日本人也会用广东话“无问题”? 谈港日文化相互影响|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香港教育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助理教授片冈新和独立研究者李燕萍合著《港式日语-香港日文大搜查,怀旧、日常、新兴300例》,介绍不少成为了广东话日常用语的日文词汇。例如我们常说享受“二人世界”,原来是来自1970年代日本爱情电视剧《二人世界》,书中解释道:“当时日本渐渐由传统大家庭变为夫妇两人,享受自己的小天地,《二人世界》正好反映了当时生活型态的小天地。”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港式日语》-港日文化相互影响

我们常说享受“二人世界”,原来是来自1970年代日本爱情电视剧《二人世界》(amazon)

饮食文化的改变

日本文化影响香港甚深,不少日本人发明的日常用品,传入香港后变得普及,例如日本人于1940年代发明了电饭煲,而1965年香港进口电饭煲的数量已经差不多有九万个,如今更几乎成为香港家庭的必需品。广东话“电饭煲”一词就是借用了日文“电気炊饭器”(denki suihanki) 的“电”和“饭”,并将“器”意译为“煲”。

除了发明品外,香港饮食文化亦随港式日语而改变,例如日文的“豚肉”(butaniku) 一律代表猪肉,广东话借用后则用来表示“高级猪肉”。此外,我们在茶餐厅经常见到厨师用的“味之素”、“出前一丁”等日本食品,在香港大受欢迎,成为今日香港饮食文化的一部份。

还有其他香港人非常熟悉的日用品 ------“喇叭牌正露丸”、“无比膏”、“美源发采”等,这些日本品牌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日常语言。片冈新指出,这些产品令广东话不知不觉地与日语建立了关系。

童年回忆的名字

日本动画Doraemon于1982年在香港的电视台播出,可能是因为动画里的机械猫颈上有个铃铛,所以香港译名便改成“叮当”。1996年,电子游戏 Pokemon推出并大受欢迎,后来动画、卡牌游戏等产品都深受世界各地拥趸喜爱,香港将之意译为“宠物小精灵”。后来官方统一大中华地区译名,将“叮当”改为音译“多啦A梦”,“宠物小精灵”则改成“宝可梦”。然而不少香港人还是喜爱旧译名。这些名字刻入了我们心中,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港日文化相互影响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冯杰、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港式日语并不是单向地受日本影响,也有广东话与日文互相影响的时候。片冈新举例,“饮茶”、“烧卖”、“叉烧”、“云吞”这些字词均是由广东话影响日语。日本人如开玩笑说“没有问题”除了会说“大丈夫”(daijoubu),原来还会用“モウマンタイ”(moumantai),即是音译自中文“无问题”。这个用法原来是来自1999年一部在日本大热的香港电影《无问题》。李燕萍指,广东话常常借用日本新颖的字词,其实反之亦然,令语言更富生命力。

港式日语的通行,源自香港人丰富的想像力。灵活运用字词,将各地文化共冶一炉,更显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活力。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