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当年兴建过程原来大受争议? 了解香港建筑背后故事|开卷乐
十年建筑几番新,我们营营役役的同时,西九龙铁路站、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旅检大楼等各种大型建筑忽尔出现在眼前。在美丽新香港的夕阳下,不少本地建筑有其独有色彩,皇都戏院、牛棚艺术村、伯大尼修院等各有故事,各自精彩。而本地年轻建筑师亦有不少设计佳作,许允恒遂以笔名“建筑游人”撰写了《筑觉VI:筑游香港》,让读者了解本地建筑背后的故事。
文︰笔从心|原题:《筑觉VI-筑游香港》— 建筑变化下的美丽新香港
不可能的任务
1987年,香港政府以公开设计比赛方式招聘香港科技大学建筑师,港大建筑学系黎锦超教授提出的方案着重人文精神,希望学生学习及活动不只限于室内,因此计划工业学院与商学院各设大楼,两学院之间再以巨大天幕连接,成为大学的核心区。由于选址背山面海,建筑时尽量避免大规模开山的工程。而建筑师关善明则提出希望每一座学院内均有内园,依山而建走廊和电梯连接各个部份,而没有采用中央大街。最终黎锦超方案获得设计比赛第一名,关善明方案获第二名,但各方案并没获评审一致支持,故交由大学规划管理小组决定。小组最终决定采用关善明方案兴建,后来却因为建筑成本大幅上升,由每平方米四千多元增至过万,而备受抨击。筹备委员会主席回应只是建筑成本大幅上升而非胡乱花费。科技大学就是在争议声中建成的。
建筑的背后是建筑师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成果,如九龙塘宣道小学扩建工程便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校长原本有意在学校露天广场上增加简单的雨篷,令学生可以在室内活动。建筑师经过研究后,为了充份利用空间,故提议在球场上加建一层音乐厅惠及学生。可是球场建筑承重力原来仅余下百分之二,小学四周亦已有建筑,一方面不能打地基扩大范围,亦不能使用大型起重机吊运。最后建筑师利用较为轻便的钢材作为音乐厅的屋顶,再以“斩件”形式以吊车吊运至校园内组装,工程团队只需要围封学校走廊便可,学校当时仍如常运作。由此可见香港建筑师迎难而上、勇于挑战的坚毅精神。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9时30分至10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建筑以人为本
许允恒当年在英国求学时,建筑学教授就强调,建筑师切勿以自己为中心,服务的对象亦不是客户,而是为人与城市建造。书中提及不少多元社区,曾到启业邨运动场的人就会发现,这个运动场采取了黑黄鲜明的颜色对比,为这老化的屋邨增添活力。篮球场为主轴的同时,亦创造了空间予当区的长者,以照顾不同年龄层的需要。兆禧运动场则利用简单的线条划分区域,在进行球类活动的同时,使用者亦可以运用想像力思考“玩的内容”,跳绳、跳飞机无所限制。将军澳明德邨篮球场则以“友善女性”为概念,特意安装镜子予女性球员打波时整理仪容。
过往香港建筑设计偏重商业化,而上述建筑例子营造的多元共融社区空间,正正是香港所需要的。说到尾,一个城市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以人为本”四个字常常挂在口边,但往往却又是知易行难。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开卷乐其他文章:香港行人天桥离地又难行? 要吸引人流可参考京都做法】
【开卷乐其他文章:香港推理小说讨论扑杀流浪猫争议 思考动物与社区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