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上世纪初来港乘“朝星” 即现在什么交通工具?︱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自二十世纪初,香港已经发展为东南亚数一数二的现代化城市。香港自开埠以来已是东西往来的中转站,不少亚洲人都经此远赴重洋,当中很多也是历史名人。从他们近百年前在港的足迹,我们可以看见香港在世界历史中地位之重,也能感受到本地历史的深度。谈及日本和香港的历史,并不止教科书上所记载的抗日战争,早在战前港日两地已有不少有趣的交集。我们能从战前日本人的眼中,看见昔日的香港社会面貌,也能认识近代香港与日本的交流史。

文:朱凤翎︱原题:百年访港日人——《炉峰樱语:战前日本名人香港访行录》

泰戈尔与草野心平的香港对话

不少世界文坛泰斗也到访过香港,例如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印度诗人泰戈尔。作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1924年访华时受到热烈欢迎,在旅程期间他更住进香港的浅水湾酒店。除了受到华人的热切招待,也有不少亚洲人为见一睹偶像风采,不惜越洋来港,其中一位就是草野心平。

草野心平(1903-1988)被称为“昭和最后诗人”,这个名字至今对于日本人来说仍然十分亲切,每年毕业季节也会响起由草野心平诗作谱成的校歌,在福岛县和广岛县更设有草野心平纪念馆。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9时30分至10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在夏目漱石的日记找到香港

《炉峰樱语:战前日本名人香港访行录》作者黄可儿是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学士、日本语言及教育硕士。她曾游历日本四十七都道府县,从部落格时期已分享她的旅游经历。有一次伦敦旅行中,她拜访了伦敦的夏目漱石纪念馆馆长恒松郁生教授。恒松郁生一生致力研究夏目漱石(1867-1916),多年前从夏目漱石和其朋友的日记中得知他在1900年曾到访香港,于是他在1978年专程来港寻找这位日本殿堂级作家的足迹,却因为不谙中文而无功而还。

当时夏目漱石朋友的日记记载了他们曾坐“朝星”,恒松郁生对此毫无头绪,然而黄可儿一看,便联想“朝星”是直译了“Morning Star”,正正就是初代“天星小轮”!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坐上新一代的“Morning Star”,真正的中文名字叫做“晓星号”,就是我们最常见白身绿底的小轮了。据记载,当时32岁的夏目漱石虽然身体不佳,常常郁郁不欢,但他对维港景色赞不绝口,更到了太平山顶游玩,并乘坐当时由钢索牵动的山顶缆车,对此惊奇不已,心情非常愉快。而直到今天,天星小轮和太平山顶也是日本人来香港必到的景点。

夏目濑石

找到了真正的“朝星号”,既偿了老教授一个心愿,黄可儿也因为这个小故事,开始了一系列明治、大正及昭和时代日本名人的香港游历研究。在过程中,她发现原来日本与香港有更多有趣的渊源,例如陆奥宗光在1870年见证香港铺设海底电缆、昭和天皇裕仁登位前乔装访港、日本钱币的字型原来与铜锣湾的皇家铸币厂有关等。

《炉峰樱语:战前日本名人香港访行录》一书除了有日本名人访港事迹,也有这些名人的生平小传,拼凑出战前港日甚至整个亚洲丰富多彩的历史面貌。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延伸阅读:在惜字仍如金的年代 七十年代书法艺术杂志《书谱》往事︱开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