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芳:广告,是一个“假如”的计算|乜都有哲学|连载之八

撰文: 吴文芳
出版:更新:

一个三月份的早上,我当时的老板脸上堆满笑容,走进我的房间,然后缓缓地说,有客户不满意我们给予他们最重视的柠檬茶品牌之广告策略,想“炒我们鱿鱼”。客户给我们三个月时间,去挽回他们对公司的信任。“这是个救亡行动,我要你的小组去负责,我对你有信心!”

一个三月份的早上 | 文:吴文芳

三个星期后,我到客户的办公室提出新的广告提案。记得当时的空调很冷,而客户的神色更冷。大家安顿后,我就拿出看家本领,抛出两个电视和三个报纸杂志的创意。在我做出近乎唱歌跳舞的表演后,他们的老大,轻声细语,慢条斯理地说:“你大概不知道我们对你们的信心已所剩无几。如果我是你,就会根据我们所说的去做。什么创意不创意,还是要我们喜欢。”

那时候,我意识到那一天是我事业的转捩点。我的脸由涨红转到青白,又从青白转到涨红。来回几次后,我深呼吸,放松,深呼吸,还是下不到台。我压著心中的怒气,告诉自己“此仇不报非君子”。翌日午饭前,我做好了两个案例,那绝对不是让我自豪的创意,但我知道这客户不能在我手中丢失。

之后,我们回到气温比之前更冷的办公室,我用机械无比的声线提案。哈!温度有所提升了。客户脸上出现一丝笑容,“这才像样嘛!” 他们开心了。临走前,我说:“其实我还有一个案例,你们大概不会要的。但尽管看看吧!”于是我用了四分钟讲述,用一分钟冷笑给他们看,再用20秒开心地夺门而出。

广告是心理学和取舍上的计算,不是那种一加一等于二的计算,重要的是一个“假如”的计算。这次转危为安的过程中,我的计算很简单:首先要消除危机,做他们觉得放心而“低创意”的案例。但我不是一个喜欢投降的人,所以我在第一个“能接受”的创意上加入15%的创意。我的策略是“温水煮蛙”,在第二个案例中我加30%创意──他们是不能接受,但我知道这次提案的基数是建立于115% 的创意上。接下来的日子,一有机会我就可以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再加上15%的创意,和另一个加了30%创意,但知道一定不会有机会获得通过的方案。面对不能接受新创意的人,就只可以用耐心,每次15%地加上去,加上无限诚意的语言,最终一定成功。

经此一役,我成为了客户的宠儿。在第一间星巴克还没出现在皇后大道西前,我们的“移民政策”给了他们的咖啡一个翻天的案例,制造了香港全新的咖啡文化。

第八集受访嘉宾:香港著名艺术家黄炳培(又一山人)|黄炳培于80年代开始从事平面设计及广告工作,其后因90年代创作的地铁广告而声名大噪。2005年凭“红白蓝”系列作品,代表香港参加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另外,他亦起用“又一山人”的别称从事艺术创作,以更贴近社会大众题材。

(本文为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延伸阅读:广告定律就是没有定律|吴文芳】

香港电台第一台节目《乜都有哲学》,现逢周六晚上10时20分播出。节目由导演兼广告人吴文芳主持,资深广告人纪文凤担任嘉宾主持,透过来自不同行业的人物专访、生活小故事,以及浅谈广告构思与创作,让听众重新发现香港人独有的生活态度与哲学。

吴文芳(Willde Ng)|前导演、前广告人,近期热衷写作。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县,1979年加拿大留学回港,三年后加入香港智威汤逊(JWT)担任美术创作总监,并于1989年晋升执行创意总监,是当时首位华人出任国际4A广告公司此类职务,任内协助JWT连续四年获选“年度最佳创意代理商”及两次摘得香港4A“金帆广告大奖”。1992年,吴文芳离开JWT,创立“另一影厂”,成为一位知名的广告导演。影厂更两度荣获香港4A“金帆广告大奖”。2006年,吴文芳创立 thinkingwithoutthinking limited(不假思索有限公司),一间以人为本的企业传播咨询公司,为多个项目整理思维、制定策略并实施计划。曾为香港2007年特首候选人曾荫权提供连任竞选策略咨询,提出口号“我会做好呢份工!”,令其民望大幅提升24个百分点。吴文芳于2011年9月荣膺《Campaign》杂志(亚太版)“25年来塑造亚洲创意行业的九位传奇人物”之一,表彰其卓尔不群的创意才华。因早年周游列国拍摄电视广告,吴文芳热衷旅行与品味异国文化。 2012年起自创独具一格的“40小时”概念品牌,计划以旅行专栏、旅游书、电视节目、社交媒体、实体店等,全方位推广旅行文化。现于中环开设一人图书馆,希望启发年轻人在书本中找到生活的自由。

延伸阅读——

乔木谈摄影:你选择聚焦的影像是带有一丝自我投射

乔木近照(作者提供)

黄沾的遗物|论文战后讲到回归 广播道访问四大天王粉丝极痛苦

李志清画写沙田大围白田村细路旧时生活

文学新人叶秋弦散文记录故乡年代

三不管地带|九龙城寨生活照﹕你有你堕落 小孩在天台玩得很尽兴

书展尚未回复疫前人潮 开幕最瞩目书种是......

黄沾和香港流行文化|林纶诗专栏

粤语“包剪揼”“呈沉磨较叉烧包”考证有书可查

80后男男因“生理需要”合租书摊?专访望日、邓赐民

梁慕灵:小说所写的香港好像突然成为某种历史

由危险荒岛到知名东方之珠:形塑香港的旅游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