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纪录片节】柏林影展最佳纪录片 同志母与女的《日常对话》
《日常对话》是台湾首出电影获得柏林影展泰迪熊奖最佳纪录片,而泰迪熊奖一般视为同志电影的最高荣誉。捕捉同志母亲的日常,导演黄惠侦筹拍了20年之久,将150小时的影片剪裁成88分钟的精髓,呈现女儿眼中的母亲。今届华语纪录片节将这套在台湾哄动一时的纪录片带来香港。在我们的眼中,这位T妈妈又会带来怎样的体悟?影展不乏女性话题,那又将会是怎样的阴性(影像)书写?
《日常对话》导演:黄惠侦9/10 (一) 晚上七时半 The Grand Cinema14/10 (六) 晚上七时半 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院(设导演映后谈)
“是的,尽管你们教我歧视仇恨我的母亲,并对我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但我不会计较那些,因为我的同志母亲教我的,不是恨。”──黄惠侦
最亲密的人往往最陌生,黄惠侦等到拍摄最后阶段,才愿意与母亲单对单对话。早在制作短片《我和我的T妈妈》,即《日常对话》的短版时,黄惠侦也在逃避母亲,将短片名为《我的T妈妈》英文片名是The Priestess Walks Alone。Priestess(祭师)是指母亲,在葬礼中负责超渡亡魂。从Walks Alon到Small Talk(《日常对话》英文片名),黄惠侦逐步走近母亲,不再站在摄影机后面,而是坐在母亲的对面。有影评指比起同志电影,《日常对话》更是一部单纯讲家庭的电影。或许说对了一半,当女儿放下对母亲的戒心,同志的禁忌也不再是问题。
《某年》导演:林皓申5/10 (四) 下午四时半 香港太空馆演讲厅
和黄惠侦一样,林皓申将镜头对准自己的亲人,记录母亲照顾外婆的点滴。患上老人痴呆的外婆认不到家人,母亲把握时间,全心照顾外婆。十年前的作品,如今看起来依然感人。此片获第一届华语纪录片节长片组亚军。
《祝我好孕》导演:苏钰婷、陈育青16/9 (六) 晚上七时半 香港太空馆演讲厅15/10 (日) 晚上七时 香港科学馆演讲厅(设导演映后谈)
医院是我们诞生的地方,《祝我好孕》却希望社会关注在家产子,重振助产师这个协助人在家生育的行业。“我们都忘了自己是这样生出来的。”导演陈育青也希望记录生育中的美好与艰辛。在台湾放映时有观众不敢看生育的过程,但对两位身兼母亲的导演来说,这却是与孩子经历的美好一刻。
《叫我陈太》导演:陈巧真、徐智彦9/9 (六) 晚上七时半 香港科学馆演讲厅(设导演映后谈)14/10 (六) 下午二时半 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院(设导演映后谈)
“臭屎。生活是臭屎。”黄碧云短篇小说〈忿怒〉中的垃圾婆如是说。这位小说人物仿佛是真的,《叫我陈太》中的清洁工陈太一样365天都面对着垃圾,除了年初一可以休息一下之外,换来的却是人们的鄙夷。陈巧真继获德国电影节奖的《32+4》后,将镜头从离婚父母的撕裂移至城市的分裂,与徐智彦合作执导,拍下璀璨城市中阴暗的一角。
华语纪录片节2017
举办日期:9月9日起
影展颁奖礼: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