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纪录片】台湾有政府补贴 内地导演不断找“码头”

撰文: 邝晓恩 何阿岚
出版:更新:

华语纪录片节2016得奖名单出炉,得奖影片悉数来自中国及台湾。如果比较中港台三地的纪录片,说香港最弱,大概不会有人反对。香港一直强于商业片,孕育出不少港式风格的电影,而中国和台湾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又是如何孕育纪录片?两地纪录片导演面对的困境和机遇又有何不同?对于香港而言,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摄影:吴钟坤、李孙彤、采风电影、安乐电影、映像先验、网上图片、部份由受访者提供
协力:采风

徐童(左):导演,196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纪录片作品有《麦收》、《算命》、《老唐头》等,并著有小说《珍宝岛》。 曾茜(右):导演,制片人,1983年生于湖南,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曾任阳光卫视制片人、编导,开创和制作思想文化访谈《子夜》500余期;曾任腾讯网文化频道编导、策划,偶有撰稿随笔散见报刊杂志。

香港,我们的纪录片文化

不论在独裁政权下,还是相对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纪录片同样担当了观察社会的重要角色,甚至在十年、二十年后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近年香港虽有《音乐人生》、《争气》等本地纪录片在票房和风评上获得不错回响,但相较于邻近的台湾和中国,香港纪录片发展犹如处于婴儿阶段。

香港纪录片在90年代开始发展,但相对其他亚洲地区,依然如婴儿阶段。图为《子非鱼》剧照。
“近年社会上所提倡的本土文化和身分认同是什么一回事?我们真正想去了解吗?近年不少年轻制作者只着重于眼前的社会大事,但其实有很多值得去拍的故事在等着我们。”
张虹

第九届“华语纪录片节”

一如过往,今年影展设有短片组、长片组及香港作品选,在太空馆、科学馆及The Grand Cinema共放映三十多部来自中港台的优秀纪录片,主题包括艺术、政治、宗教及社会等,并举行四场座谈会,邀请三地导演分享经验。
时间:即日至10月16日
查询:2540 7859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