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比“拒绝”更伤自己!不惯说“一字”注定要当职场滥好人

撰文: 经理人
出版:更新:

大卫是大家公认的好好先生,升上管理职后,有时必须做出其他人不喜欢的决定。每当这么做时,他总是罪恶感十足,担心下属因此讨厌他;同时也觉得很委屈,因为他并不想这么做,各种想法在脑中挥之不去。

“一想到别人可能生气,就感到不安”、“会尽量避免冲突”、“揣摩别人想法,跟着改变自己的行为”是大卫常遇到的状况,也是习惯迎合者会有的行为。

这么做虽有助减少冲突,但也容易把别人的需求摆在自己的前面,让人感到压抑。《重建生命的内在模式》指出, 如果对自己屈从讨好的情况感到愤怒,却没有适度表达出来,愤怒可能越累积越多,最后爆发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 ,不仅让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也会破坏自己专业的形象。

相关文章:明明在称赞别人 竟被误会在阿𫍲奉承!FBI教你4招提升职场好感度

+10

逃避冲突、以他人为主,最终牺牲的只是自己

《告别玻璃心的 13 件事》提及,有些人为了迎合他人,反而牺牲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例如为了帮同事的忙而加班,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到头来可能花太多时间在做不喜欢的事。《你遇见的,都是贵人》作者布朗妮.维尔(Bronnie Ware)在从事安宁疗护的过程中发现,临终病人的一大遗憾就是迎合他人,他们认为人生如果更照着自己的意思过会更好。

会不自觉迎合他人,可能与你的过往经历有关。如果童年时期父母经常争执,你可能会认为冲突很糟糕,并发现乖乖听话是最好的方式。或者像开头的例子,大卫透过咨商找到过往被霸凌的经验,当时他发现如果讨好同学、做出他们喜欢的事,他们就不会找自己的麻烦。

想找出自己的迎合行为与过往的关系,可以在迎合情况出现时,闭上眼睛回想,之前有相同感受是甚么情境,让影像在脑海中浮现。这种意象法会引起许多情绪,试着去接受这些感觉,然后找出这些感觉在告诉你甚么? 透过持续观察,你会对过往创伤有更多了解。

在童年,面对创伤的你无力抵抗,只能顺从,但长大后,有了资源、心智更成熟,如果有人再逼你做不喜欢的事,你其实可以拒绝。

承诺前先问自己:答应后会有甚么后果?

《重建生命的内在模式》建议用一张清单,列出在容易迎合他人的情境下,你希望自己做到的事(参见图表)。或者写一张摘要卡,提醒自己有权利说不,以及思考如果答应了会有甚么后果,内容像是“当有人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我有权利拒绝。如果我答应,那只会让我把气出在其他人身上。虽然拒绝让人难受,但那只是暂时的。”

在设立界线时,《告别玻璃心的 13 件事》指出,可以在对话中多加入以“我”开头的句型,比如“我有专案进度要赶,无法帮你,而且如果没做完,我会很焦虑”,这样的表达方式,会比“你总是叫我帮忙,但你没想过我也很忙。”更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感受,也比较不会有责备他的感觉。

《高敏感是种天赋 2》则建议,遇到可能与他人起冲突的情况,可以透过文字沟通,让人更勇于表达;但也要注意,对方无法看到你的表情、语调,可能会对意思有所误解,因此可以在讯息附注,如果需要,你也可以和对方当面沟通,或者通话解释。先借由文字,避免和对方直接接触,增加自己的勇气,从相对简单的方法练习,逐渐掌握坚定立场的技巧。

【延伸阅读,更多与同事沟通建议】

同事想借故贬低你、挑战你底线?7种征兆证明他没想过要尊重你

+20

同事|“祝你好运”也不该说?8句话似是无害 高EQ人士却绝不说

+28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