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赚钱不是追求铜臭味!扭转4个错误金钱观 生活才变得幸福

撰文: 经理人
出版:更新:

“你爱钱吗?”若这样问10个人,可能会有一半的人承认、另外一半的人回答“钱不是最重要的”“我更爱自由”“我现在已经很好了”之类的答案。

但《为什么1%的人可以年薪一亿躺著赚》作者井上裕之是一名牙医师,也是非常知名的演讲者,他认为“其实每个人都爱钱,只是不愿说出口罢了”。

而井上认为,一般大众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自己一辈子都没办法随心所欲地运用金钱,反而被金钱所困。

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要为“赚到可以让自己自由的财富”努力,因为“世上最伤人的东西,就是钱包空空、口袋空空”,当一般人无法直视金钱的重要性时,就很难跻身有钱人的行列。

井上直言为避免自己落入“追钱”的窘境,他从身边年薪达一亿日圆的朋友们,整理出几个在心态与行动上的共同之处,提供给所有读者参考。

金钱是中性的,憎恨它的人,是否本身就是不怎富有?(按图了解)

+10

若想要变有钱,不如先从这几个改变心态的方法着手,在转念之后,就能改变行动,踏上变有钱的行列:

1.幸福不会自己出现,需要金钱带路

幸福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大部分人心里都希望“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提供父母舒适的生活、买栋好房子,有时间跟机会就去旅行等等。

再往下一层细想,其实只要有钱,大部分的事情都能实现,所以或许我们可以将“金钱视为通往幸福的管道”。

别把“爱钱”视为罪恶,毕竟没有钱,就很难为其他人带来幸福。

德雷莎修女在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后,得知即将举办盛大的庆祝宴会,她便说了:“如果要将时间与金钱花在宴会上,不如把那些钱全都给我。”德雷莎修女清楚的知道,若想要拯救世界上一切穷苦而不幸之人,金钱是必备之物。

2.工作追求“赚钱”而不只是“成就感”

在每天起床上班前,问问自己“为甚么工作”?

如果你的答案是“我要追求成就感”,麻烦从今以后再加上“我要追求金钱”。

井上自言作为医生,“拯救世人的性命,是医师必备的高尚品德与使命”,但他也认为,只靠品德,是无法提供病患良好服务的。

井上自己在外开业,经营了一间生意非常好的诊所,他深究自己带领诊所业绩蒸蒸日上的原因在于,他一直都将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名言“企业的赤字是一种罪恶”奉为圭臬。

井上表示,无论理念再怎么崇高,因为生意做不成而沦为空泛的理念,那就是没有成果。

换句话说,忘记工作目的在于金钱的人,很容易陷入自我满足,却忘记自己的工作应该要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井上提醒,当你有在工作,却做不成生意,或是无法借由工作赚取足够的金钱,那或许就是一种警讯-提醒你需要重新检视自己的工作方式。

相关文章:储蓄|高通胀时代储钱、使钱要更精明 4大守旧理财方法已过时

+18

3.对于工作或追求成就,拥有强烈的自尊心

井上以三得利新任社长新浪刚史为例,新浪曾任职于罗森(Lawson)便利商店,他在罗森任职时期,46岁就担任社长、之后更爬到会长的位置。

新浪先生一担任管理职时,便先推动培养“员工的自尊心”运动。原因在于当时的零售通路龙头是7-11,自家的员工潜意识里,都认为不管是营业额、分店数量或是商品价值都逊于7-11一筹。简单来说,员工都觉得自己是第二名,而新浪认为这种心态会阻碍组织发展。

“甚么都好,至少要在某个面向做到业界第一,才能找回自尊心。”新浪这么认为,后来Lawson更调整了营运方向,推出高级饭团策略,Lawson因而找出自己的路,也找回了自尊心。

真正的自尊心,来自一个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并且竭尽全力的追求自信与骄傲,正因如此,这些人凡事尽心尽力,绝不敷衍了事,也正是在努力之后,金钱与成就便会随之而来。

4.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可以操控的

说来老套,但这个观念必须牢牢记住。

我们时常抱怨公司不好、自己不够有钱、运气不足等等“倒楣事”,只要不顺心,就会怪罪于周遭的人,摆出自已是受害者的模样。

但井上认为,我们现在所得到的“果”,都肇因于自己当初种下的“因”。说得更简单一点,今天你的后果,都是你自己的责任。

若你想要得到理想中的“结果”,只得靠自己制造与之匹配的“因”。井上指出,他认识一位年薪破亿元日币的年轻人,就曾经说过“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努力,我会觉得,我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现在的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先想想你想要得到甚么样的人生,然后累积每个小而精确的决定,让自己为人生负责、得到想要的结果。

【延伸阅读,更多打工仔理财建议】

财务自由|初入职场 一事比买股票更重要 即睇20至50岁理财方向

+8

财务自由|35岁已赚够退休 心中仍有遗憾?5件事他称应更早戒掉

+13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