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不再视“买楼”为目标 打工仔:存款有多少比置业更重要
编按:“买楼置业”是不少人的人生目标之一,但当楼市久久未跌,人工却加得少少的情况下,年轻人心中的“业主梦”总是很远,甚至,更已不再发梦,不再以“买楼”为一个目标。以下的分享虽是来自深圳,但在同样的大气氛,你或会发现,彼此所面对的困境其实很相似。
早上7点出头,是顾妍一天当中尤为幸福的时刻。她坐在临窗的化妆台前,太阳升起不久,洒进窗内的光线澄澈干净,窗下的马路上,车辆穿梭声渐渐密了起来。晨光里的喧闹,也意味着生机与活力。这个房子顾妍住了两年,同一套住宅里还住着她另外两个室友。三个女孩同一年毕业,又在深圳同一家公司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彼此知根知底也相处默契。
一年前,顾妍手里的钱,可以在深圳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她也曾跟着中介,在自己的住的小区,看过两套挂牌出售的住宅。顾妍看房时,不自觉地会跟自己的住处做对比,同样的采光、相差无几的视野……
“买下来,生活的变化能有多少呢,不买,我一样会在这样的房子里生活。”
相关文章:财务自由|初入职场 一事比买股票更重要 即睇20至50岁理财方向
“买了房,就稳定了吗?”
来深圳6年,顾妍身边熟识的朋友,陆陆续续把买房提上日程。经济条件好些的,咬咬牙买在深圳,更多人把房子买在东莞或惠州,平日也没有甚么机会住。
“看着别人买房,卷嘛,身边的人都往前进了一步,自己还没有”。回头去看,顾妍认为曾经对买房的渴望,更多的是跟风心态。
从凑够首付打算买房,到最终打消这个念头,顾妍花了大概半年的时间。
她细细算过,真要在深圳买房的话,付完首付之后手中再无余钱,每个月的房贷也是不小的压力,朋友们在买房之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也不敢随意辞职换工作,“相当于真的在为房子打工”。
那半年时间里,顾妍一直跟家里商量是否买房。母亲生活在湖北老家,对投资理财,以及一线城市焦虑并无多少概念,母亲对居住的本质需求,有自己的理解。某次看房过程中,顾妍指着房间告诉视频另一头的母亲,“这房子一个月租金一两万”,母亲听了不以为然,“住这样的房子,睡觉就不用自己睡了吗”。
“我一想,好像是的,住的地方,能满足你的基础要求之后,没必要再去攀比其他的东西。”
来深圳7年多,姚知微一度怀揣着买房的热情。与顾妍一样,她也把这股热情归因于“盲目跟风”。
相关文章:理财|从负债到33岁财务自由 女作家分享8大秘诀 建议先别买楼
“2016、2017年左右,身边的人特别热衷于买房,都觉得一定可以增值”,姚知微手里的钱,只能考虑深圳周边或者老家,“如果真的买了,哪里都不会去住的”。
她去惠州、东莞都看过,推销的中介话讲得很是漂亮,交通规划、升值空间似乎在转眼之间,回来后冷静下来,她心里没底。
姚知微清楚,朋友们买房更多的是在跟风,并没有多少理性判断,而自己的投资能力,她也没多少信心。在她身边,有个善于规划的朋友,在老家买了房子,并在30岁左右离开深圳,回家找了份不错的工作,收入在当地已属顶尖,这是朋友当中,极少数生活得不错的购房者。
她也考虑过老家的房子,差一点就付了定金,“当时犹豫了一下,没想好怎么用这个房子”。还没最终下定决心,疫情来了,她暂时摁住了买房的念头。半年后,家里老人生了场了大病,姚知微意识到眼前的责任,父母在农村没有养老金,弟弟刚工作,真的买房的话,手里再无存款,家里一旦需要钱,卖房变现没那么容易。
深圳的很多朋友,都劝姚知微尽快买房,对此她有自己的考量,“大家情况不同,他们有些家境不错,父母都有养老金,有些收入比我高很多,我没办法学他们”。
她留意到朋友们买房前后的变化,他们要承担房贷、养家压力,生活相比以前过得紧巴巴的,“从前敞开了吃、敞开了玩,报一些感兴趣的课程,都可以大胆花钱,现在一般能省则省”。
也有朋友买了房子之后,日子捉襟见肘,因为日用品买稍微好些还是差些,夫妻俩都能吵起来,最近俩人已在商量离婚,“当然这不是买房导致的,可如果负担超过了自己的经济能力,肯定会影响心态和家庭关系”。
姚知微现在的合租室友,买的房子距离公司太远,也只能周末回家,她身边买房的朋友,不少人的居住状态都与室友相似。其中一个朋友,在老家重庆买了套房子,近几年价格翻了一倍,“一下子就成百万富婆了”,但现在还是跟丈夫住在深圳城中村里,“买房,未必能解决稳定居住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你能不能得到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不是有没有房决定的,而是手头有没有钱”。
“还是把目光放远一些,多投资自己”,接近30岁了,姚知微希望有相对放松的精神状态,以及足够的经济能力,能让她专注于能力的提升,以应对职场的年龄歧视。
相关文章:【理财】财务指标不只买楼? 15件事年轻人认为经济独立时可负担
“出租房里,家的感觉一直都在”
姚知微的生活经验告诉她,大城市的稳定感和安全感,与职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现在这家公司她工作了6年,此前的职业经历当中,她跳槽频繁,住处也跟着工作不断地换,最短的租房周期不到一个月,“那时确实感觉是漂着的”。
在那些短暂的职业经历中,她做着重复且缺乏成长性的工作,直到加入现下的公司,她才在工作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住处、人际关系随之慢慢稳定下来。
姚知微与同事合租在坂田的住宅区里,房东也是公司里的同事。到现在为止,她和室友已经住了四年,租金涨了一些,不过相比市场价低了一两千,“只要他不卖房,我们可以一直住下去”。
这是她来深圳后,住得最满意的地方。卧室的落地窗很大,阳光每天毫不吝啬地洒进来。室友们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因为相熟,沟通一些生活琐事时,很多时候只需要一句话;平时取快递时,女孩们都会搭把手帮其他人取回来;周末的时候,大家还能凑在一起做个饭; 其中一位女孩的男友,也是另一位室友介绍的。
“这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跟家不太一样,更像是大学宿舍”。
顾妍跟自己的两位室友,关系要更紧密些。
三个女孩的友情,刚到深圳便结下的。顾妍与其中一位室友,来深圳没多久便合租在一起,合租之前俩人经常凑在一起,吐槽各自的男友,吐槽到最后,两人约定,都结束掉鸡肋一般的恋情,一起合租生活。
一个室友买了车,三人恰巧都在南山上班,每天早上,顾妍和另一位女孩搭着室友的顺风车上班;大家每年都会一起旅游,疫情前去国外,疫情后就在国内找个地方;大大小小的节日,姑娘们都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聚在一起搞些仪式感,“比如冬至,我们会专门剁饺子馅包饺子,一起包的这个过程,就很有家的感觉”。
房东人也很不错,顾妍和室友租了两年,对方没提过涨房租。很多时候,她在微信上把房租转过去,24小时后又被退回来,“好像这个房子他就没放在心上”。房间里的家电家具,有甚么地方坏了,只要女孩们提出来,房东马上买个新的送到门口。
搬进这个房子之前,顾妍住过集体宿舍,也在城中村住过两年,每次搬家要好的几个朋友都会过来帮忙,“在城中村住的时候,也是很温暖的,可能我适应能力比较好,一直都觉得住不错,每次换房都是因为东西太多,住的太挤,家的感觉一直都有。”
“如果有稳定的圈子,稳定的工作,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飘着。”
大城市的稳定感:能力、追求,恰到好处的欲望……
在大城市生活,顾妍身上这种天然的安全感,除了工作,交友圈子给予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内在。
“环境总是会变化的,稳定的是你个人的心态吧,这种心态应该还是由欲望决定的,比如对于深圳买房,你把这个看得特别重,心态也会跟着变化。” 这也与她在家庭中的自由度有关,“父母对我没有太多要求,我妈会说,感觉你就应该在外面,接受外面的新事物。”
两年多的疫情,令顾妍对风险有了新的认识,“虽然都觉得深圳房子变现快,但我觉得手上存款多的话,能更好地应对大环境的变化。”
在姚知微看来,所谓的“有房才有归属感”,实际是消费主义观念作祟,“如果在房贷压力下,你放弃了更好的机会和空间,把工作荒废了,那有点得不偿失”。
目前的工作和职业空间,给了姚知微极大的安全感,“还是要跟工作较较劲,个人能力还是很重要的,不用害怕在职场掉队,这个是真正能给我们安稳的东西”。安全感之外,她还有很多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方法,平日里做个义工,就是其中之一。
跟顾妍一样,姚知微不愿为婚后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过度焦虑,“将来孩子的学位也好,别的事情也好,问题来了,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过好当下更重要。”
庄子明来深圳十几年了,近两年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他才和女友商量起买房的事情。两人的心态很佛系,按照庄子明在深圳保障性住房轮候库里的排名,他早已有了申购安居房的资格,但考虑到通勤距离,他全放弃了。
他和女友商量过,如果能申请到罗湖和宝安的安居房,就考虑买下来。如果始终未能申请到,那一直租房也没问题。
相关文书:世代抗争|赚钱比80后多 一样买不起楼 90后呐喊:是不够努力?
来深圳这么多年,庄子明经历过深圳楼市最疯狂的景象,身边的朋友买房时,他也不是没有羡慕过。但对于买房,他始终缺少其他人身上的焦虑与渴望。
这与庄子明的生活经历有关。大学毕业来到深圳时,他父母已在深圳生活了20多年,老两口一直住在亲戚的房子里,几乎从未搬过家。亲戚是深圳罗湖某个城中村的本地村民,在深圳有不少房子,也愿意为庄子明一家提供个稳定的住处。
父母与庄子明共同生活几年后,离开深圳回到老家湛江,庄子明在父母的住处接着住到了现在。
“有一个非常稳定的住处,这个底气,应该说还是给了我足够的安全感”。他身边不少朋友,30岁左右便离开深圳回到老家,原因无外乎“买不起房子”。他也想过,如果自己在深圳无依无靠,要不断租房、搬家,那肯定会强烈的漂泊感,甚至对于买房,也有极强的迫切感。
5年前,庄子明手里的存款,能够支付深圳房产的首付,要好的朋友也刚刚买了房子。也在这个时候,他没有过多犹豫,辞了职,把手里的钱投入了自己的创业公司。
“可能老一代人觉得,成家立业一定得有房,在我这里,住得稳定就可以了,人更应该追求的事业,或者喜欢做的事情”,疫情以后,他的公司也在苦苦支撑。
房子在庄子明这里,无非两个作用,一个是居住,一个是投资。他我没有在房子上做投资的打算,在居住层面,有个稳定的住处,不用费力搬来搬去,无需考虑租金涨幅影响生活,“对我来说,归属感和稳定感已经可以满足了,从住的角度来说,这个房子是不是你的,影响不大”。
庄子明的同龄人当中,很多人谈及买房,常会强调“总得给孩子留个房子”。对此他有自己的理解,“小孩对房子的态度,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像他的父母,在深圳生活了30多年,没想过在深圳买房,也从未给过他买房的压力。
“那么多人来深圳,是因为有自己追求的事情,看重了这里的机会,不是为了这里的房子来的。”
【本文获“深圳微时光”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sz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