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红|“追踪者过万”又如何?吸金力奇低但“一原因”值得经营
不知不觉,半宅职薯这个笔名我已经用了六年,看看我的 Instagram,下一则帖子便是第一千则帖子了。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这六年来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和体验,如果大家有意用工余时间成为内容创作者或者微网红的话,这篇文章可能会给你一点启发。
一切由好奇开始
其实当内容创作者,只是我嗜好中的嗜好。我最重点的嗜好是当一个培训师,到各大学或机构给予培训。
当培训师和与“教书”人最大的分别,是在于培训师可以有他的主观见解、价值观和智慧,可以让他自由发挥;而“教书”人,则主要是教学生那些书本或课程所记载的知识,必须依书去说。
前者给予我很大满足感,而说实在,我也很享受为别人带来启发的感受;而后者,则比较少发挥空间。
当了培训师多时,我开始好奇:如果把我的教学经验整理成一个人设,一套价值观,突破课室空间限制跳进网络,那又会是怎样一回事?半宅职薯由此而生。
相关文章:兼职|有心赚外快 当外卖员非首选?网民称“这职业”好赚又缺人
初期的半宅职薯
半宅职薯这个笔名,其实是由我和一些很优秀的年青人一起想出来的。一方面是取自电视剧《半泽直树》的谐音,演活那种生命力,另一方面是表达出我介乎内向与外向之间的性格,可以好“宅”,但亦会和人交际。与此同时,也突显出我的职涯是由小薯做起的。
半宅职薯当初开始了两个 Instagram 帐户,一个帐户扮演中层管理层,另一个帐户扮演职场小薯,围绕同一件事从两个角度去演绎。这种做法在当时来说颇为创新,也能够互相带动流量。
毛遂自荐,多媒体曝光
与此同时,我开始毛遂自荐向各大媒体供稿,当中大部分都谈得成并顺利刊出。其实毛遂自荐也有一个窍门的,就是先撰写两至三篇自己认为具质素的稿让媒体参考。而每间媒体所收的稿也必须不同,因为万一他们同意刋出,便会变成一稿多投了。你可能觉得这样很浪费心血,但不花心血,又谈何追逐梦想呢?
不出半年,便有三间出版商找我出书。最后我选择了其中一间。当时有无数人问我是否自资出书,我也没有回答,因为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事情,也涉及出版商。然而时隔几年,我现在告诉大家,我并不是自资出书,出版商也不会介意吧!
相关文章:活在当下不代表做事可任性 5件事早在20岁便懂人生才不留遗憾
没有包袱,我手写我心
有些人会担心网民的反应,于是为了讨好网民而写一些网民喜欢看的观点。事实上,一篇有观点有分析的文章,赞好和自然触及数目通常都会低于那些通俗笑话或者滑稽短片的。
但我坚持把我的价值观写出,因为我清楚知道,只有敢于表达自己,不怕批评恶言的人,才会是一个人物。如果只顾玩流量密码,那我所做的事对我来说还有意义吗?
相反观点,更加欣赏
有时也会在帐户留言上看到不同的观点,甚至批评。如果这些观点和批评是理性又有理据的话,我通常都会回应,并且赞扬表达的勇气。久而久之,帐户凝聚了一群理性又有逻辑的 fans,提升了半宅职薯这个帐户的质素。
内容创作是贫穷的路
有些人也许以为有过万 fans 的微网红可以名成利就,但亲身体验告诉我,除非你有一盘与你形象相呼应的生意,否则内容创作者注定挨穷。
当然也有一些广告公司或者商户找我合作,用我的 page 出帖子为他们宣传产品或服务。但通常他们出手奇低,换算下来比我的时薪还要平,甚至寄一件试用品给我便期望我为他免费出帖宣传。有这样的 “offer”,只能够说是我不够出名,也不够影响力。
Fanpage 是超级卡片
但作为一个有两万多 followers 的 Instagram 版主,在年青人聚会中也较容易和其他人打开话题:“我有 follow 你呀!”、“我睇过你嘅文章!”
中年人都把自己的资料写在实体卡片上,以反映自己的角色,而年青人就看你的社交帐号有多少 followers,看你的人设定位,去看你有甚么专长。随着年青人逐渐接替中层位置,传统卡片的功能很大机会被社交帐号取代。
结语
常言道“识人好过识字”,但今时今日,别人识你,好过你识人。人工智慧时代已经降临,知识悬崖式贬值,把人分类的并不是他拥有的知识,而是他所主张的价值观和所突显的个性。也许当一微网红没有明显好处,也要花费大量时间经营,但万一这能够带来好处的话,那又会是你意想不到的。
相关文章:不懂把握机会?不知储钱重要?现实状况是年轻人在今天可怎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