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引入首架双层氢能巴士 10分钟充完气 拟明年引入量产车款
政府将于2035年或之前不再批出燃油或混能私家车落地,但商用车辆暂未有目标,施政报告亦指会研究推展氢能巴士。城巴今日(15日)公布,引入全港首架三轴双层氢能巴士,加氢的过程仅需约10至15分钟,而且可应付本港山路及斜坡行车环境,故认为氢具备成为香港主流交通运输能源的潜力。
不过目前相关巴士只是样板车,作测试及试验用途。城巴计划明年引入续航力超过400公里的量产车款,并与政府紧密合作,制订相关法规和指引,让氢能车辆得以在本港行驶。
城巴今日为首架双层氢能巴士举行揭幕典礼,汇达交通主席张堃表示,合并专营权有助提升营运效率,而城巴早前已承诺2045年全面转用零排放巴士,继今年5月引入双层电动巴士后,城巴相隔两个月引进三轴双层氢能巴士,比政府计划测试氢燃料巴士的目标提早两年,并形容是:“团队积极投入工作的成果。”
该辆双层氢能巴士由汇达交通与威驰腾(福建)汽车领导的专家团队共同设计及建造,并结合不同的供应商制造而成,当中将氢气转化为电能的燃料电池,由燃料电池生产商巴拉德动力提供。
氢能巴士每日可行走16至18小时
巴拉德动力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黄晏晖早前表示,全球多地都采用同类燃料电池,英国伦敦亦有双层巴士采用,入气过程于10分钟之内完成,每日可行走16至18小时,与香港现时一般巴士相若。他又指,燃料电池设有感应器,即时监测电池实状确保安全。
除了燃料电池,氢能巴士亦配备四型车载储氢瓶及供氢系统,由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及Hexagon Purus之氢能合资公司──中集合斯康氢能系统有限公司供应。
Hexagon Purus业务发展总监Matthew Buchholz日前到港讲解储氢瓶技术,他强调氢巴采用的储氢瓶经过多重实验测试,即使用火烧,甚至被坦克车辗过,都不会破损。他强调储氢瓶非常坚固安全,不过万一出现意外起火,处理方式与传统燃油车有异,由于氢气较空气轻,因此会向上空升,火炎亦随之向上空燃烧,如同火柱般,当氢气全数燃烧后便会自然熄灭,毋须洒水灌救。他形容,情况比汽油车生火时更安全。
▼7月12日 汇达交通公布新巴及城巴合并▼
氢能巴士可行走400公里或以上
新巴城巴总经理(工程)苏国健表示,香港天气炎热,可高达摄氏30多度,而且港岛山路多,令电巴发展出现限制,若要经常充电后才能提供服务,未必能满足乘客需求,无法直接取代柴油巴士,而且有关技术估计短期内难突破。相反,他认为氢能巴士于多方面更优胜,例如续航力方面,氢能巴可行走400公里或以上,取决于气缸容量及气压,更适合行走长途及服务频繁的路线;电巴则的续航力则只有200多至300公里,较适合行走短途及一般班次水平路线。
氢能巴士泊位与传统巴士相若
燃料补充方面,苏指电巴须充电三小时或以上才充满,但氢能巴可以5分钟内完成充气,而且更有进步空间,与柴油车相差不远。他又指,难以有空间供多辆巴士于晚上同时停泊充电;相反氢能巴士的泊位,与传统巴士相若,估计可于车厂内充气。
城巴双层电巴同样由威驰腾制造,但该公司未曾制造过气层氢能巴士,问到为何会再度与威驰腾合作,苏国健形容威驰腾有朝气,过往都曾与其他巴士生产商商谈,但由于是次制造的是三轴双层氢巴,全球都未有经验,而香港是全球最多三轴巴士的地方,其他地区甚少,对生产商而言市场太细,研发并不吸引,如果要合作便要制造10至20多辆同款巴士。他表示,现时的氢能巴只是样办车作试验,威驰腾愿意只制造一架,故在双层电巴后,决定再次合作。
现有法例下,氢能巴士仍未可投入服务,苏国健表示,首辆氢能巴到港后,便能引会社会回响,而且亦不再仅限于网上资料,而是有实体巴士讨论,有助推动制度发展,“如果无嚟更难推动”。
未能解决禁行隧道争议
虽然合作的供应商有丰富经验,强调技术安全,但即使在外国,氢能车行走隧道亦有争议,甚至于纽约等地亦被禁行隧道。苏国健表示,氢气泄漏后会向上空升,生火时平常会如火柱般燃烧,但如在隧道内累积一定浓度,又不幸遇到热源,确有爆炸风险,因此外国都未解决行走隧道的问题。
不过他强调,爆炸机率非常低,系统不会让氢气累积,初步而言,可能行走港岛区及启德会较容易解决法律上的问题,毋须经过隧道。
被问到氢能巴士的成本方面,汇达交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苏国健回应指,开发新产品需要研发成本,但完成开发后进入量产阶段,成本会下降,又不认为对车费造成压力。
他又指,由于现时本港没有与氢能汽车相关的法例,亦没有任何配套设备如加气站等,业界欠缺任何指引,故今日展示的样板车不会在香港街道行驶。他希望政府可尽快定立氢能汽车在道路行驶的守则,并兴建加气站等设备。
本港天气炎热,对于会否对氢能巴士有挑战,苏回应指,天气炎热会令冷气系统负荷大,但氢能巴士有燃料电池令氢气不断产生电力:“呢方面有好好嘅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