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地.正正得正】何明华会督中学 当学科遇上正向教育
香港圣公会何明华会督中学推行“中一创意价值教育课程”已近一年,在创意价值课中,学生学得投入、笑得真挚。这些真挚的笑脸,为老师带来不少反思:怎么同一批同学,在其他课堂的表现却完全不一样?
以下就是几位决心打破这局面的老师,努力把正向教育融入课堂、将孩子的欢笑延续下去的小故事:
当英文遇上正向教育
Stephanie陶宇汶老师带著“唔试唔知”的心态,今年尝试将价值教育课中的“开放”、“平等”、“信任”放在英文课堂中,刻意建构一个正向学习氛围,希望借此减轻学生对英文的“恐惧”及学英文的“痛苦”。因着“赛马会‘正正得正’教育计划”,学校有幸认识到美国“关顾式课室管理” (Respo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的教学法,并发现这教学法与价值教育课的重心不谋而合,因此Stephanie在中一级英文课堂试行,引入小改变,给予“学业选择”(Academic Choice)便是其中一例。
以“选择”推动学习
教学时间紧迫,加上方便管理,老师一般都会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相同的课业,题目、格式都要一样,甚少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今年短文写作,Stephanie尝试让学生选择用自己喜爱的颜色写字,他们可以画插图、加贴纸,甚至可以选择题目。没想到这小小的选择空间,推动了一些爱创作、但怕英文的同学,面对他们最讨厌的作文,有同学甚至写多于三百字,这种引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比派糖果或巧克力更奏效。
给予学生选择也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相信他们认识自己,并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除了根据学生的程度设计分层课业,课业的内容也可稍作调整,让同学按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喜好,选择合适自己的课业。老师初时也担心学生会倾向选择最浅易的工作纸,但事实上他们会细心比较及选择,而且不少学生决定挑战自己,向难度挑战。
很感恩,这些小小的改变为课堂注入了“开放”、“平等”和“信任”,为这些在学习路上伤痕累累的孩子带来了希望。
当中文遇上正向教育
中文让学生感觉“沉闷死板”、“生活脱节”、“进度紧迫”、“考试导向”…甚至公开试有“死亡之科”之称。中文科郭豪昌老师便决心以正向教育燃起学生对学习中文的热情……
篇章教学.发掘古人品德情意
现今教育一直在追赶课程,能够引导学生细味文章价值的空间实在不多,但郭sir在教授创意教育课时,经历最深的,就是给予学生空间和反思所带来的成长和改变。而中国文学宝库中,蕴藏丰富亲情、友情、爱情、忠、孝、义的思想;不离人生顺逆、家国情怀、言志抒怀、理想追求,累积不少人生哲思。郭sir决定在教学上制造空间,与学生探讨文章思想价值、文化意义,扣连对现今生活的反思,发掘古人品德情意,品味生活,欣赏人生。
为增加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观察,郭sir安排了学生参与一项名为“文学散步.九龙城社区今昔”的跨科活动,结合文章阅读、城市考察、人情体验,发掘学习语文、鉴赏文章的趣味。活动先安排学生阅读九龙城为描写题材的篇章,再到该区实地考察。透过亲身经历,了解九龙城尚存旧事物,体会当地人、景、物变迁,关怀社区,感受当中的人情味,认识生活价值。考察后,学生需以九龙城作为写作材料,撰文一篇,抒发对九龙城社区变迁感受。
Less is More.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Less is More,看似减少了课堂上追赶课程的时间,但为学生增添了更多心灵空间。以上构思,并非大刀阔斧的改变。有时为学生想多一点,走多一步,可让学习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现今香港教育,很多时都是老师主导课堂,学生缺乏学习空间,只是硬性单向输入知识,也不信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都是传统教育制度中,令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不愉快学习的原因。
价值教育不单在独立活动上,而是渗透到不同学科教学层面。让每一个课堂,都是经历学习,在不同的挑战、实践、感受中,逐步成长,建立正向思维及价值观。相信给予学生空间,不是难事;老师怀著信心和勇气,尝试为传统教学作出一点改变,这才是关键。
当艺术遇上正向教育
艺术教育是五育的重要一环,学生可在课程中不断进行自学、思考、探索、以致创新,从而发展不同的能力与技能,从“做”中“学”,培养对艺术的兴趣。除此以外,艺术教育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这亦与正向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陈沁慧老师就用3个“R”:Respect、Retry、Reflect,去落实正向课堂
Respect
课堂开始前,老师会和学生带出上课的原则—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尊重。
“尊重”一词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并非每位学生均能透彻了解个中意思。学生之间偶尔的闲聊,无意渗透了一些伤害别人的说话,例如:“你画得咁样衰”、“你画紧乜呀?”“你识唔识架?”过往老师可能立即喝止同学安静,继续创作。自从推行正向课堂后,遇到以上情况,陈老师会先请两位同学到课室一旁,分别问同学说出这些话的原因,再聆听这些同学的感受,让他们慢慢感受到自己的无意行为会对同学造成伤害。了解大家的原因后,我会提醒同学,课堂是建立于互相尊重的价值上,并给予机会同学“案件重演”,最后尝试转换表达的方式,由同学以较正面的言语鼓励同学,才继续上课。
Retry
Retry是陈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提醒学生。上课时,陈老师言明她的期望不是视乎作品有多美、能运用几多种技能,而是同学的投入程度:有否全情投入,是否愿意多试多做等。老师会与学生一同订立目标,鼓励同学完成作品后,为友好同学或老师给予意见,再加入新元素,进行Retry共学的过程。
学期初,部分同学对此不感兴趣,认为Retry是浪费时间,也没有价值。但随著每堂加入共学时段,同学互相欣赏别人的作品,给予建设性的意见,渐渐地同学爱上了Retry这环节,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历程,发现自己的可塑性,从而比以往更尽力,更愿意探索与反思,不再以“完成作品”成为课堂目标。
Reflect
最后,学生的反思亦是课堂中最重要的一环。从学生反思中,老师可更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曾经努力尝试、如何经历失败,克服困难及挑战。每次看到他们的反思,老师能感受到他们真正的得著。记得其中一堂素描课,学生最后写的反思是“我欣赏自己画得好立体”、“我欣赏自己无放弃”、“我欣赏自己够坚持”,这些对自己评价和欣赏自己的时刻,才是老师们最想同学学习到的事。
艺术学习不单是发展技能及能力,更是一种让学生学会正向教育的信念 — 相信自己,我是可以做到的。
总结
要在学校推行正向教育,没有单一的路径。不同范畴的老师,可把正向理念融会贯通于学科里,从而衍生不同的做法。学生从中经历一个丰富、多元、但同样正向的学习环境,把笑容延续在每堂课中。
(内容由香港圣公会何明华会督中学提供)
欢迎所有中学、小学及幼稚园投稿至“01校园”,有意投稿者可将文稿及照片经电邮传送至campus01@hk01.com
什么是赛马会“正正得正”教育计划?
“赛马会‘正正得正’教育计划”是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与中大携手推出的正向教育计划,由2017年9月开展,为期三年。赛马会“正正得正”教育计划致力透过与学校共同创造及建立正向教育的知识,以及正向教育的实践,为香港创立一种崭新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学术发展和心理健康。计划成员学校包括七间伙伴学校 (四间小学及三间中学)、两间资源学校及超过三十间结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