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屋2018.政策分析】新一轮居屋大抽奖 白表人士继续绝望?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新一期居屋今日(3月29日)可开始交表,由于楼价爆升,脱离大众市民可负担范围,预料居屋大幅超额认购的情况会持续。而按照现时房委会的做法,居屋绿白表的比例一般为5:5,但根据过往经验,白表申请人数会远比起绿表更多,换言之白表申请者“中奖”机会远比绿表为低。所以近年已有呼声指出,白表的比例理应进一步增加,让本身未能安居的市民有更多机会上车。
但其实,所谓调整比例顶多只能是数字游戏,因为在现行的疯狂楼市之下,资助房屋土地不足,供应量永远追不上需求,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所以即使增加了白表比例,但资助房屋供应继续短缺,对于一众无壳蜗牛而言,同样是如同买六合彩,机会渺茫。

长沙湾居屋项目凯乐苑,最贵单位达630万,是今次居屋项目楼王。(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延伸阅读:【房协资助房屋.观点】抽居屋沦六合彩大抽奖 年轻人上楼绝望

得公屋得天下 绿表?睬你都傻

要拆解为何白表比例应进一步调高,首先需要明白如今绿表、白表的分别。由于绿表要求有能力的公屋家庭交还现有公屋单位置业,加快公屋流转,政府当然希望多些人腾出公屋单位。然而,居屋的售价与市价挂勾,为市值7折,在楼价不断破顶之下,居屋价格一并水涨船高,例如今期居屋部分单位最高呎价近1万元,最贵的一个长沙湾凯乐苑单位更要价630万。

然而,根据房屋署资料,现时公屋单位的每月平均租金为1,880元,租公屋和买居屋的开支差天共地,本身住在公屋的人根本没有足够诱因申请绿表,因为挨数十年、一个月花随时过万供楼,“挨生挨死”,换来的可能只是一个和现有公屋单位面积相差不大、居住环境差不多的住所。加上成为业主后,管理费、维修、翻新等通通要自费负担,不能再靠房署,衡量利弊后大概会宁愿继续租公屋好过。

黄远辉承认,日后居屋白表比例有提升空间。(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延伸阅读:【新居屋2018】房委会3月推4400伙 楼王630万呎价近万

绿表即使中签亦“甩底” 白表填数

因此相比一众白表无壳蜗牛,公屋住户申请居屋的意欲一般较低。以去年房委会推出的居屋为例,房委会当时共有2,120伙居屋及重售单位,绿白表比例和今年一样是5:5,即各1,060个。最终绿表申请人数为1.25万,白表为9.21万,虽然同为超额认购,但绿表平均约11.8人争一个单位,白表却是86.9人,比例有明显分别。

至于房协推售的资助房屋,绿、白表申请数字落差更大,去年底房协推出的翠岭峰、翠鸣台项目,绿白表比例同样是5:5,最后累计收到94,389份申请表,但当中白表占88,312份,绿表则有6,077份,两者需求可谓极度悬殊。

加上,由于绿表申请者对住屋未必有迫切需要,而政府又会不定期推出绿置居、白居二计划,可能仍会有更“著数”的置业选项,因此绿表家庭宁可“睇定啲”,即使中签可以拣楼,亦有较大机会“甩底”。正如前公屋联会主席王坤所言,两百元申请费大家都给得起,但动辄数百万元的出售资助房屋,就不是人人负担得起。

因此去年的居屋项目,最终2,120伙单位成交之中,绿表申请人占858个,白表占1,262个,反映有部分绿表中签者最后宁可放弃拣楼,而房委会则会将这些单位回拨给白表申请者。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主席黄远辉早前便认为,日后绿白表比例可考虑索性放宽至4比6。

新居屋项目吸引大批市民拎表。(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十年建屋目标维持46万个 土地短缺公营房屋欠4.3万伙

“饼仔”不够大 白表比例提升也是徒然

固然,白表的实际需求远比绿表为多,调高白表的比例,表面上也属合理之举,但这终究都是一场数字游戏,关键是“饼仔”不够大,谈分饼问题根本多此一举。例如今期居屋,推售单位共有4,400个,已是复售居屋后最多单位的一次,绿白表比例维持5:5,即各2,200个。如将白表比例升至6成,即升至2,640个单位,仅多了440伙供白表人士认购,相对近年居屋白表申请宗数动辄逼近十万,根本是杯水车薪。

现时居屋的核心问题,是整体资助房屋供应长期追不上需求。根据《长远房屋策略》2017年周年进度报告,政府在未来十个年期中,需要建28万个公营房屋(包括公屋和资助出售房屋)单位,不过政府一共只觅得23.7万个单位的用地,完全不达标。偏偏,私楼单位的供应却自2014/15年度后年年超标,反映政府在建屋方面每每以私楼优先,未有针对性解决资助房屋、包括居屋供应量不足问题。

香港现时的房屋政策,仍是以私楼为先。(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新居屋2018】入息限额增一成应对“癫价”新盘 团体批失原意

居屋定价不改革 情况必定恶化

令问题进一步加剧的是,政府在居屋量不足之下,还不断将更多市民纳入居屋申请资格范围之内。由于居屋的价格因应市况不断提高,入息限额也要不断放宽,平衡申请人日后的负担能力。例如今期居屋的二人或以上家庭入息为最多5.7万,比起上期增加约一成。而按照政府统计处最新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数字,去年第4季本港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为2.73万元。要是入息水平达5.7万元,其实已是全港收入最高的两成多人。换言之政府不停提高居屋入息限额,已令七成多人“跌入”资助房屋的保障网。但试问政府的房屋政策,又是否准备为超过七成港人提供资助房屋?

对于一众买不起私楼、又无资格轮公屋的夹心阶层而言,面对更多较有能力买私楼人士加入竞争,以白表抽居屋的中签机会,势必愈来愈“惨淡”。政府固然要考虑将居屋定价与市价脱勾,或是加大市值折扣率等等,令居屋价格变得可以负担,但最关键的问题,始终离不开增加土地供应,特别是优先满足资助房屋的需要,否则白表比例再高、居屋售价变得更平,但白表人士要抽中继续难如登天,这样的政策调整又有何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