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医院重建 广华用心智慧建设
广华医院重建计划是医院管理局 (医管局)“第一个医院发展计划”项目之一。植根社区服务市民逾百年的广华医院,大部分建筑物均已建成逾半世纪,屋宇结构及装备日渐残旧,地方不敷应用,难以应付现今殷切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确保医疗系统发展均衡稳健,医管局决定重建广华医院,冀望透过重建提高医院面积标准,改善医院设计以及提升樓宇设施,务求切合以病人为本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重建计划筹备工作始于2013年,为维持原有医疗服务,主要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于2016年6月开始,经过数年工程,第一期大楼已于2022年12月竣工。重建广华医院对联网、医院及总部工程团队均是一项重大挑战,全靠同事齐心协力,才能达致今天的成果。
撰文:医院管理局工程拓展总监卢国华
挑战(一):原址重建
重建广华医院为原址进行的项目,为确保施工期间不会中断各类服务,重建须分阶段进行。医院在原址维持必要的临床服务,继而把其他辅助设施,例如办公室、贮存室和职员宿舍暂时迁往别处,包括九龙中联网的其他医院。医院各部门在搬迁时一方面须确保服务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亦面临新冠疫情、流感等带来的挑战。虽然原址重建困难重重,但医院上下竭诚努力,恪守为油尖旺区居民服务的初心。
挑战(二):法定古迹
广华医院于1911年成立,一直坚守东华三院“赠医施药”传统,发扬“救病拯危”精神以服务市民。当年的医院大堂一直保存至今,成为东华三院文物馆这座法定古迹。重建第一期工程进行期间,承建商严格按照屋宇署批核,开挖地库时周边的巩固、防止渗漏工程和帷幕灌浆工程,并严密监察地质情况,包括文物馆及周边地面沉降幅度,以及地下水位情况有否偏离可接受水平,即使在香港录得最高雨量的极端降雨时,仍能确保文物馆不受挖掘工程影响。
挑战(三):新大楼入伙
第一期大楼入伙时除了要顾及大楼及时启用,还要在迁入时确保医院服务不受影响。因此,搬迁服务需要周详计划,尤其新生婴儿深切治疗部迁入新大楼当日,团队要运送八名温箱里只有手掌般大的危重新生儿,每名小婴儿由多名资深医护人员全程护送,经过事前反复练习移动路线,以确保迁移可在无风险情况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后全部安全到达,令同事上下感动又满足。
第一期大楼带来更先进设备及优质医疗服务
广华医院第一期大楼已于2023年4月投入服务,第一期大楼建筑楼面面积约145 000平方米,提供超过1 200张病床,设有14间手术室。医院的一站式日间医疗中心既减低病人住院需要,亦完善病人治疗和健康管理。
新急症室扩展近2.6倍,急救房由一间增至五间,并设有急症科病房、流感征状隔离区域及24小时电脑断层扫描服务。过往诊症设施不足,以致患者在急症室的轮候时间增加,扩建后能有效缩短轮候时间。急症科病房投入服务后,可以分流处理无需长时间住院的病人,有助缩短病人轮候时间。
整项重建计划完成后,广华医院竹的手术室会增加一倍至20间,而诊断和放射服务设施、隔离设施、日间护理服务、专科门诊服务等均会加强,巩固广华医院作为一所大型急症医院的角色,以提供全面住院及日间医疗护理服务。至于现时由东华三院营办的中医药服务和预防性护理服务设施,也会于重建后重置,并会增设中西医部住院病房。
与此同时,广华医院借重建契机引入多项科技配套,包括铺设5G网络,成为医管局辖下首间全院提供5G网络服务的医院。透过5G低延迟、高频宽的特性,逐步推动广华医院实现遥距医疗、遥距手术等服务,同时推动数位转型,支援广华医院中央指挥中心、医疗纪录电子化系统等应用,冀能为病人带来莫大裨益,促进医疗成效。
展望将来:第二期工程
广华医院第二期重建计划已展开,包括拆卸旧大楼主座、北翼和东翼等建筑物,兴建医院第二期大楼,而东华三院徐展堂门诊大楼则会进行翻新。承接第一期重建计划的挑战,第二期重建计划的工程团队及承建商会继续严格执行对文物馆的保护措施及相关监察,以确保文物馆不受工程影响。同时,因第二期重建计划的地盘靠近广华医院第一期大楼及附近民居,承建商亦会定期为医院及地盘周边环境量度音量及震动水平,以确保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及标准。
完成整项重建计划需时,感激市民的耐心及包容,支持医管局团队完成此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