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舍外劳|业界指人手不稳难提升照顾质素 冀输入多2000护理员

撰文: 江丽盈
出版:更新:

安老院舍人手短缺问题存在多年,有院舍指,现时行内前线照顾员工陆续退休,欠新人入行,招聘极为困难,同一时间院舍长者体弱的情况愈来愈严重,对照顾人手有更大需求,期望输入更多外劳护理员,以稳定前线人手,提升照顾质素。

有业界则期望,政府将去年6月推出的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的上限由现时的7,000名外劳,在短期内再增2,000个名额,又称相信现有机制下,只有护理员的岗位可输入外劳,院舍尚有其他岗位供本地人选择,相信机制已为本地人就业提供一定保护。

+5
明爱安老服务总主任余美玉表示,护理员不稳定,对院舍的运作极之大影响。(黄浩谦摄)

明爱安老服务总主任:员工退休潮、入行新人少易流失

明爱营运九间院舍,在沙田区的明爱利孝和护理安老院自新冠疫情期间开始输入外劳,现时有六名外劳护理员。明爱安老服务总主任余美玉表示,津助院舍及合约院舍以往不能输入外劳,但因应疫情,政府在2022年有期限放宽,明爱部份院舍开始申请输入外劳,属首批输入外劳的津助院舍。

她续指,当时院舍内有不少前线员工开始退休,入行的新人少、且容易流失,外聘服务也不稳定,加上部份员工染疫后未能上班,人手空缺有时达六至八人,最严峻时更缺10多人,影响正常运作,“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解我们燃眉之急。”

两外劳护理员曾在亚博照顾染疫长者

大娟及少华都是近两年来院舍工作的外劳护理员,早在疫情期间,她们曾是到亚洲博览馆协助照顾感染新冠毒长者的“外援”,初步体验过照顾长者的工作,到合约期完结返回内地,得悉有院舍想输入护理员,两人也再度应征,通过面试后来港工作。

从“外援”转身成“外劳”再度来港工作,合约期为两年,今年34岁、以往从事育儿行业的大娟说,觉得长者需要人照顾,她又刚好喜欢照顾长者,便再应征来港。40来岁的少华则表示,两年的合约期为她提供稳定工作,收入也较内地的工作为高,所以乐意来港工作。

入职前以为院舍卫生差、环境恶劣 上班后“刷新认知”

不过,两人以往始终不曾在院舍工作过,少华也提到,最初曾想像过院舍卫生差、环境恶劣,来到后却“刷新认知”,发觉院舍工作分工明确且细致,环境也不错,“之前也想到可能会好像印像当中,那些老人院会不会很肮脏、不卫生,那些环境会不会真的很简陋,但是来了之后、真正接触之后,就会觉得其实都挺好。”

除了环境,少华也担心过融入本地团队或有困难,唯有靠多做、多学、多问,务求有能力帮助团队、尽快融入,“我刚来需要融入团队,我自己就要努力,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多给点心机。”

同事提醒你,自己要多记、多学, 笨鸟先飞,没办法,多做、多学,不知道的就要多问,争取快点自己融入这个环境。工作上来这里都是想同事相处得更融洽,自己尽量去多做一些 ,或者不懂得做的,厚住面皮都要问一问,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
院舍外劳护理员少华

指本地同事人好:很愿意提点我们做得不对的地方

少华说:“其实他们(本地员工)人都挺好,有些不懂的,有些细节问题,他们如果看到我们做得不对,他们都很愿意提点我们,所以我们真的觉得他们有包容心挺大。”

大娟也补充,来到之后感受到本地员工很友善,“给我的感觉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原来这里的同事很亲切、很融洽,也很有耐心教我们,就算我们做错也不会骂我们,一直都会提醒我们。”

少华(左一)说曾担心过融入本地团队或有困难。(黄浩谦摄)

现时入住院舍长者更为体弱,需要照顾程度更高

余美玉说:“我们觉得融合没有想像中的困难。”不过,在决定输入外劳前,院舍也确实考虑过融入的问题,而且下过一定功夫,例如举办迎新日、组织活动、安排社工主动关怀。

她解释,外劳离乡别井来工作,有时遇到困难,会担心影响工作,不敢向同事、上司表达,需要他人主动关心。她也分享,曾在一间院舍见到外劳不太开心,特意着院长要留意,“要主动问问他们,看看有甚么情况,可以多一点关心他们。”

院舍人手不足是老问题,余美玉指出,倘若一间院舍前线照顾人手不稳定,便难以谈及提升照顾质素。她也表示,现时入住院舍的长者较以往更为体弱,需要的照顾程度更高,对照顾人手的需求也因而增加。

如果护理员不稳定,其实对院舍的运作是极之大影响……如果前线的照顾员不停转,或者是经常需要外聘,即不是稳定的人手,其实很难说提升老人家的照顾质素,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明爱安老服务总主任余美玉

前线照顾看似是简单,但对护理员其实也有一定要求,照顾工作多细节繁琐,需要体力劳力,或多或少也带厌恶性,并非人人都喜欢做,加上社会形象欠佳、同一薪酬有其他工作选择,余美玉指种种原因也令护理员招聘出现困难。

余美玉认同,输入外劳是要小心处理的问题,不能每个行业都轻言输入外劳,但安老业有其独特性,想解决业界人手问题,需要多管齐下,输入外劳护理员属其中一个稳定前线照顾人员需要考虑的方法。

明爱9间院舍半数长期人手短缺严重

她也分享到,明爱九间院舍亦非“间间输入外劳”,只有其中四间长期有严重人手短缺,在区内未能成功招聘,加上外聘服务不稳定,才输入外劳,在九间院舍约800名员工中,外劳只占30多位,远远未到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所订明的外劳与本地员工比例。

她重申,输入外劳护理员,只为稳定院舍人手、提升照顾质素,如政府未来提高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的限额,期望外劳数目可增至50位。

谢伟鸿指,现时业内前线员工老化,本地招聘难,外劳替补、提供稳定人手,对院舍而言非常重要。(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买位安老服务议会:有些员工六七十岁仍在院舍里“以老护老”

院舍康健服务人手检讨督导委员会委员、香港主席谢伟鸿经营八间院舍,长期有5%至10%的人手空缺。他指,现时业内前线员工老化,有些员工已六七十岁仍在院舍里“以老护老”,加上本地招聘困难,外劳替补、提供稳定人手,对院舍而言非常重要。他表示,如政府欲上调输入外劳名额,增加2,000个会是合理数字。

被问到若再加大外劳名额,会否令本地人更不愿意入行,他回应指,院舍乐意招聘本地人,因在行政及管理上会较容易,但薪酬水平则始终要考虑服务使用者的经济能力。

他也指出,护理员的岗位难长期留住本地人,放诸各地也一样,“人望高处很合理,难道我们想年轻人做一世护理员,不能晋升吗?这个岗位是没法给予他一个护士的人工,他就要努力向上流动,又是我们的错吗?”

谢伟鸿续指,现有机制限制外劳跟本地员工的比例,可输入外劳的岗位只有护理员,然而,院舍内尚有很多其他岗位供本地人选择,认为机制已为本地人提供一定保护。

从事安老业逾10年、今年50多岁的高女士说,不介意输入外劳,也体会到他们加入后,院舍的人手紧张得以纾缓。(黄浩谦摄)

本地资深员工:外劳来后纾缓了我们人手紧张

管理层有输入更多外劳的想法,本地员工又是怎样看?从事安老业逾10年、今年50多岁的高女士说,最初曾担心要抽时间教外劳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但共事一段时间后,便发现外劳护理员较年轻、适应及学习能力快,且听教、肯学。

高女士续指,院舍输入外劳后,人手相对变得稳定,她不再需要突然取消休假,回院舍顶更,“其实我不介意输入那些外地的,因为始终你没有甚么本地年轻的入行,是吧?他们(外劳)来了之后,纾缓了我们的人手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