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臭原因|肾亏挨夜易体臭!忌太补戒5类食物 中医推1款茶饮止汗

撰文: 中天新闻网
出版:更新:

夏日炎炎,阳光下走一下难免挥汗如雨,全身湿闷黏腻,尤其在人多拥挤的空间或大众运输内有可能会被浓郁的“体味”臭到崩溃。

医生指出,流汗本身没有味道,主要是皮肤菌丛惹祸;但中医认为,体味多与体内脾胃湿热、肝火旺盛及肾精亏虚有关。他也点名“爱吃5类食物”如烧烤油炸、辛辣甜腻或喝酒抽烟,汗水中的代谢物自然会变多,现在开始减少精致饮食和重口味还有救。

▼赶走5种体臭味,就从饮食调理开始(点击下图看清👇👇👇)

+6

汗液本身没有味道,在被皮肤的菌丛分解后会产生味道,但不要因此过度清洁皮肤,因为汗臭不是因为太多细菌,而是有太多“不对的细菌”。台湾家医科医师李思贤指出,汗水主要由水、矿物质、乳酸、尿素4种物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包括钠(最多)、钾、钙、镁,而身体的汗腺主要又分为小汗腺和顶浆腺。

小汗腺分布全身,包括额头、手掌、脚掌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部位,终其一生调节体温,分泌的汗液是水和一些电解质,属于水样的汗;顶浆腺则分布腋下、乳头、会阴部和头皮,受到“性荷尔蒙”的刺激,青春期之后会分泌特别旺盛,属于浓稠性的汗,含有更多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质。

值得注意的是,顶浆腺的汗液本身没有味道,但在被皮肤的菌丛分解后会产生各种味道,也就是俗称的“体味”或“汗臭味”。

相关文章:【体臭】2类体质人士最易飙汗 防体臭饮食7大宜忌附中医茶疗推介👇👇👇

+9

而台湾中医师王大元在粉专《元气中医师 王大元》则指出,体味与性别、疾病、饮食习惯和流汗多寡有关。他说,人的汗腺分为小汗腺、大汗腺,前者又称为外分泌腺,负责分泌无色无味的汗水,遍布全身,能调节体温及身体代谢。后者又称顶浆腺,主要分布于腋下、私密处、肚脐和乳房周围,这种汗液浓稠混浊,内含角蛋白,容易被皮肤表面的不同细菌所分解,因而产生“属于你自己”的特殊气味。

王大元进一步说明,以中医来看,体味多与3原因有关:

1. 脾胃湿热:多与不当饮食习惯有关,喜欢吃烧烤油炸、辛辣甜腻或喝酒、抽烟,容易导致脾胃湿热内盛,汗水内的代谢物也跟著变多。

2. 肝火旺盛:与熬夜过劳、压力过大或情志因素有关。

3. 肾精亏虚:过了40岁身体逐渐退化,皮脂腺的功能也变得不平衡,四肢末梢出油量减少,但是头面部和胸前却大量分泌油脂,脂肪酸被细菌氧化形成一股老人味。

提到流手汗,王大元说明,多汗症有些是因交感神经容易兴奋或疾病所致,如甲状腺亢进、内分泌失调等,造成手脚汗水过度分泌,然而手汗症大多是原发型,从小时候就开始发作,到了青春期尤为明显。中医认为,多汗症与心脏、体虚有关,当循环系统与自律神经系统无法协调或体弱而使皮肤腠理不固,汗水容易漏出,使得全身湿答答

相关文章:消暑饮食|越热越要袪湿 多吃辣吃苦 6招消暑犹胜凉冷气喝冻饮👇👇👇

+19

吃太补会臭气熏天?

王大元提醒,若有浓郁体臭味者,请减少精致饮食和重口味,吃太补反而臭气熏天;此外,多选择透气的棉丝质料衣物,流汗后马上擦干,外出时可多带一件衣服替换;洗澡可使用杀菌或抑菌沐浴产品,但勿过度使用,因皮肤表面同时存在好菌与坏菌,只需改善菌丛种类与数量,而非彻底清除;止汗剂或止臭剂也适量即可,过量容易阻塞毛孔,且过度抑制流汗反而让体内热气无法蒸散。

止汗茶饮:黄耆水

若本身深受多汗症所苦,王大元指出,西医会以止汗剂、口服药物、肉毒杆菌注射或交感神经阻断术等治疗;中医则可服用宁心安神或敛汗滋阴的药物“玉屏风散、生脉饮、黄耆、龙骨、牡蛎等”,也可针灸或按摩手部的内关、神门和头顶的百会穴;茶饮可喝一点黄耆水以1两黄耆加入2升的水煮沸后,转小火再煮20分钟放凉即可饮用,对止汗效果也不错。

他也点名“爱吃5类食物”如烧烤油炸、辛辣甜腻或喝酒抽烟,汗水中的代谢物自然会变多,现在开始减少精致饮食和重口味还有救。

延伸阅读:

胃食道逆流可吃水果清单曝光!营养师推“这2款”防胀气、胃溃疡

【本文获“中天新闻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

中医来看体味多与什么原因有关?

台湾中医师王大元说明,以中医来看,体味多与3原因有关:1.脾胃湿热:多与不当饮食习惯有关,喜欢吃烧烤油炸、辛辣甜腻或喝酒......【详情请看】。

小汗腺有什么功用?

小汗腺分布全身,包括额头、手掌、脚掌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部位,终其一生调节体温,分泌的汗液是水和一些电解质,属于水样的汗......【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