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丨1只粽热量超2碗饭!易致高血压5症状 腹胀千祈咪饮水

撰文: 健康医疗网
出版:更新: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来一颗粽子香喷喷,后面好几天都出现在饭桌上,厌倦了就放入冷冻库里封印到过年。

台湾食药署提醒,包粽食材选购要注意,原料要完整包装且标示清楚,若是购买散装的南北货,要进一步检查外观、颜色、气味;料理前,双手及干货食材都要清洗干净。另外,粽子包好后应充分加热,并趁新鲜食用;若需储存超过1天以上,建议以冷冻保存,但也仍应尽速食用完毕,不要放置冷冻库太久。

相关文章:饮食热话|端午粽吃剩超多?网民分享新食法香脆口感加蛋一样得!👇👇👇

+5

提醒您粽子热量高、不易消化,切勿食用过多,仍应均衡饮食!

然而粽子到底怎么吃?该吃多少刚刚好?其实除了传统注意事项外,近年也有许多人发表食材的替代方案,不丢失南北各自传统味的前提下,可以解决以往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等问题,好吃又健康。

1颗传统肉粽热量约500大卡,1颗豆沙粽也有380大卡,因此食用上要留意不要过量食用、减少沾酱、以全谷杂粮替代糯米、搭配蔬果纤维一起食用,促进肠胃道消化。

一、健康食材替代方案

1. 糯米替代品:紫米、五谷米、糙米代替糯米,增加纤维摄取,帮助消化。
2. 低脂肉类:用鸡胸肉、鱼肉等低脂肉类取代传统的肥猪肉,减少脂肪摄取。
3. 少糖馅料:甜粽中可以用低糖红豆沙、无糖绿豆蓉等低糖馅料代替高糖食材。
4. 天然调味料:用天然香料和香草代替过多的盐和酱油,减少盐分摄取。
5. 加入蔬菜:在粽子中加入香菇、胡萝卜等蔬菜,增加营养均衡,提升纤维摄取。

相关文章:端午节|4种人吃粽别放纵!高血脂者要避食肥肉、蛋黄高热量配料👇👇👇

+4

二、传统粽子常见问题

1. 热量过高:通常使用糯米、猪肉、咸蛋黄等高热量食材,容易导致摄取过多热量。
2. 脂肪含量高:粽子中的肥肉和油脂含量高,增加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3. 糖分过多:甜粽子常加入大量红豆沙、蜜枣等高糖分食材,对血糖控制不利。
4. 盐分超标:咸味粽子使用大量盐腌制食材,过多的盐分摄取对肾脏和血压有负面影响。
5. 难以消化:糯米难消化,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

高血压、高胆固醇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建议避免食用咸蛋黄、五花肉等饱含脂肪与胆固醇都很高的食材,并减少使用钠含量较高的沾酱。

三、吃粽过量常见症状

1. 消化不良:过量食用粽子常引起腹胀、胃酸逆流等消化不良症状,如果腹痛严重,建议前往就近医疗院所肠胃科就诊。
2. 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食用过多甜粽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3. 高血压风险:盐分高的粽子增加高血压风险,对心血管健康不利。
4. 体重增加:高热量粽子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过量摄取可能引发肥胖相关疾病。
5. 胆固醇升高:高脂肪粽子增加血液胆固醇含量,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年长者建议少吃。

相关文章:【健康饮食】4种有胆固醇也能吃的肉类 烹调禽肉前要做一个步骤👇👇👇

+10

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腹胀、胃痛或胃酸逆流,应该到附近医院就诊肠胃科提供医疗建议,不要立即躺下,保持站姿或坐姿,避免再饮食或喝水增加腹压,每次食用粽子的份量不宜过多,建议控制份量,一餐只食用一个粽子,避免过量,搭配均衡饮食,搭配清淡蔬菜汤或沙律,减少油脂和热量摄取。

注意“粽”观全局,连假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健康康,让美食点缀佳节,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调方法,适量食用,才能既享受美食,又维持健康。

【本文获“健康医疗网”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