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与夜.朱志光︱恰如其分的过客 尊重是永恒的人生哲理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在杰志工作近廿年,朱志光曾带队拿下五座港超冠军、当中三季更成为本土“三冠王”。然而这些年间,朱志光并非坐稳主教练之位,他四度出任暂代主教练“救火”,完成任务后又会退位让贤。
虽有许多高光时刻,但球会在觅得心仪人选后,往往“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朱志光仍愿当那“丑角”,他只视教练这职位如“看更”,没有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一切以球会、球员为优先;得以收服队内如科兰、丹恩奴域等球星,要诀是从主动上前握手开始,懂得互相尊重,“做人始终是要帮人,你对人好,人对你好。”
摄影:夏家朗

争标失去主导权,朱志光会用“跌银包”做比喻;晋级形势乐观,他又形容自己像“阿妈教仔过马路”,提醒球员出门口要小心;击败争标对手,亦劝球员切勿松懈,因为“高櫈容易望到,但绊到矮櫈就挞死。”

外界说到朱志光,第一时间记起的可能是他那些啜核金句,而非他在杰志创下的丰功伟绩。

朱志光三度助杰志成为本土“三冠王”。(资料图片)

自2006年加盟杰志,朱志光除曾与郑兆聪联手带领球队以不败姿态称霸末代港甲,也助这支班霸共拿下5座港超冠军、4次高举足总杯、3夺高级组银牌、两度赢得菁英杯;当中在2016/17、2017/18及2022/23年球季更成为本土“三冠王”。

杰志在他麾下改写亚冠杯历史,2018年夺得香港代表在改制后的第一场分组赛胜仗,2022年更首度晋身16强。

然而朱志光多年来并非坐稳主教练之位,他这些年来四度出任暂代主教练“救火”——先后顶替离队的外籍教练狄恩、高美斯、加西亚及施利斯高域;甚至一度短暂让出帅位予金东进执教联赛,至出战亚冠杯时才重执教鞭。

上季季初朱志光再离开男子成年队,本专注青训工作,但季尾女子甲组联赛煞科战,他再获派协助原主教练张宝春,球队终在非胜不可的情况下击败对手卫冕,他亦在今季正式成为女足主帅。尽管屡遭临危受命,朱志光往往能交出成绩,令人好奇他是如何做到。

朱志光四次成为暂代主教练,最近一次是2020年顶替施利斯高域(右)(资料图片)
做教练企出来要有气质,别人会对你有寄望。
朱志光

发挥足球智慧 “要让球员对你有寄望”

“红裤子”出身的朱志光,球员时代长期效力星岛,至生涯后段已兼任助教,退役后他离不开足球,转而执教班费有限的福建,却击败昔日劲旅愉园与晨曦,成为一时佳话。他是早期香港少数拥有亚洲足协A级教练牌照的教练,跟已故港足“青训之父”黎新祥、“智多星”郭家明是同期同学。

“做教练要有‘质地’,企出来有气质。这不等于反起衫领就得,而是别人会对你有寄望。”朱志光如是说。

朱志光(左)在2008年曾与甘巴尔(右)到巴塞隆拿考察筹备香港巴塞足校,跟哥迪奥拿(中)会面。(杰志提供)

足球知识是当教练的最基本条件。

就像杰志女足8月底作客不丹参与女子亚冠杯外围赛,助教黄宇轩直到赛前分析对手时才发现,朱志光原来已提前为比赛做足准备,黄宇轩说:“赛前三星期他(朱志光)开始(指示球队)练习防守反击,这非我们踢本土赛常见的。就算对手资讯很有限,他都能及早模拟各种进攻模式让球员熟习,最后在比赛中完全展现出来。”

杰志女足作客不丹取得胜仗,球员都归功朱志光。(杰志提供)

不丹位处高原、空气较稀薄,气候与香港分别极大,令香港男子代表队去年作客踢世界杯外围赛也落败,杰志女足虽然最后无法出线,却能击败不丹球会。球员们都归功于朱志光,他把在不丹会遇到的各种难题、场上情景先细说了一遍,让大家可以不慌不忙。

中场傅昭文说:“在香港我们习惯了逼抢,他(朱志光)叫我们在不丹不必这样做,只要皮球出界,就提我们要回气。”邝颖茵亦称:“他计划好半场领先就怎样做,若落后又怎样做,跟他的指示就可以。”

不单是事前部署,临场反应也是教练重要一环。杰志U14球员与助教都记得,上季足总杯决赛时朱志光靠一次调动打破僵局。助教刘鑫解释,当时球队中锋被紧盯,朱志光突然叫中锋跟右翼调位,希望借此把对方后卫引出来,结果5分钟后,正是由中锋二传予入楔空位的右翼射入,杰志凭此球赢得冠军。

明明材料只够造一只杯,你怎能偏要造只碗,更说要装碗大饭。
朱志光
科兰(左)来港时亦效力于朱志光麾下。(资料图片)

“科兰当年常赞我一句:‘简单(simple)’。做教练就是这样,做好本份就让球员自己去解决。”

“否则我买很多个大声公也不够用,有些教练教到跳起、踎低,其实不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球员认为朱志光的部署调动是魅力所在,但在他眼中,教波不可能只如王家卫电影风格般讲究美学,一切源于把足球知识消化,也要知人善任,“明明你材料只够造一只杯,你怎可能偏要造一只碗,更说要装碗大饭。”

朱志光教过多位当代球员,包括戴伟浚(前排右一)、茹子楠(后排右二)、颜卓彬(后排右三)及郑展龙(后排左三)。(资料图片/受访者提供)

朱志光能熟悉球员特性,是因为他投身青训多年,当代香港球员中为数不少都曾跟他合作。这位获球员视为如父亲一样存在的教练,随口便能详述罗梓骏的成长故事;陈晋一为足球改读夜校;安永佳升学美国踢左闸却成为最红中锋;亲自带袁振谦到修顿踢波......

例如他旧时向罗梓骏赠送球鞋,知道对方内向、防守时不够凶狠,会多加提点,或让他位置上踢前一些。已跟朱志光结识10多年的罗梓骏说,“他了解的不止是我踢法,还有生活跟性格,懂得如何在场内去发挥你长处,帮你调整心态,好好专注在训练上。”

女足球员傅昭文也从朱志光口中有所得着,身为防中的她在主攻的比赛中往往找不到定位,一度变得迷茫,“他教我如何走动令队友有空位,让我也有贡献。也教我思考足球员的价值,令我更有动力继续踢,打消退役念头。”

罗梓骏自小在朱志光麾下成长。(杰志提供)

科兰丹恩奴域也能收服 互相尊重赢取信任

说穿了,放眼世界各地,空有战术理念并不足够打好教练这份工,人事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朱志光能够在本地球坛立足多年,自有其一套管理球员的本事,尤其是面对一班名气甚高的外援球星。

球员年代以硬净闻名的他,当教练却不爱硬碰,要诀是互相尊重。

球员说朱志光从不骂人,甚至有时会亲自落场示范,对女足球员亦耐心讲解。他谓:“外国教练爱开会‘揭疮疤’,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很平常,球员不会有芥蒂,但华人文化不易接受。球员犯错,其实自己是知道的,私下说,给对方落台阶,又不会打击其信心。”

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尊重。
朱志光
朱志光现执掌杰志女足,与球员关系良好。(夏家朗摄)

杰志多年聘请过多位外籍教练,引入不同文化、踢法,朱志光每次都细心观察球员反应,把坏的抽起,将好的留下来,再加入自身经验,集百家之大成。

“我教仔也一样,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尊重,他是不明白你的,始终也不会明白。”

“做过学生也知道,哪有人喜欢常闹人的老师?你有没有看过名校的训导主任会在门口捉学生头发过长,给大家一点空间,这种环境下才会事半功倍。”

或许你会发现,朱志光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设想。球员、同事、老板,怎样才会开心?就连赛后受访,其实他本可给出官方答案,却为了让传媒“有货交”而爆出金句,是他予人感觉平易近人的最大原因。

倾咗偈就(觉得你)友善㗎啦。
朱志光
朱志光会主动上前握手谈天,拉近与人之间的距离。(夏家朗摄)

“倾咗偈就(觉得你)友善㗎啦。”

所以朱志光总爱谈天,“得闲饮茶”是其口头禅,但他真的会约你饮茶,天南地北、生活繁琐事都说一番。每次见面他一定主动上前握手,打破彼此间的隔膜,有杰志同事记得他说过:“做人就是要帮人,说人好话,对方舒服的话,也会对你好。”

例如他知道“黑山伊巴”丹恩奴域有性格、具射门欲,会故意多加射门训练。这位已离队的中锋即使跟临别时和杰志闹不和,仍爽快地答应记者谈谈朱志光,“他总能帮我们解决小问题,告诉我们该去哪、做什么、问谁意见。他与生俱来就是管理大牌球星、大球会的人。”

丹恩奴域在杰志后期虽与球会不如,但跟朱志光依然友好。(资料图片)

“他是说服别人的高手,就算是叫你给他钱,你都会乖乖就范。”两次获朱志光招手加盟杰志的费兰度这样总结。

费兰度最深刻是数年前科兰来投后的一件事,“我跟科兰都踢中场,但我更年轻,所以必须帮他多跑几步。朱sir来跟我解释,说科兰场上会帮我很多的,而我能帮科兰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他有话直说,让我充分理解情况。”信任因而建立起来。

费兰度在科兰来投后需跑动更多,朱志光特别为此向球员亲自解释。(资料图片)

朱志光很懂得照顾球员情绪,副选也不例外,会常对他们说:“你出场前都是垃圾时间,对方体能下降后就是你的世界”,他重视后备席士气,深信副选往往能改变战局,“后备会说正选坏话很正常,但我不想这种事发生,让他们觉得自己跟正选同样重要。”

这位教练“动口也动手”,用行动去支持球员。如来自土库曼的翼锋明加索夫,其油画家妻子有一次在港办画展,朱志光便携同家人到场,令对方至今记忆犹新,“没想到就算是场外,他也会支持,而且不单是我个人,更是支持我的家人。”难怪多位球员即使离队,仍跟朱志光保持友好关系,连丹恩奴域也称期待两人再合作。

朱志光办公室上放有球员照片的摆设,“呢班球员帮我好多”,当中人物横跨不同年代,包括狄恩、卢比度、李毅凯、费兰度、郑展龙、艾力士、林恩许及福保罗。(夏家朗摄)
把自己放得太高很失败,总有一天会跌下来。自问你真的这样重要吗?没有别人帮助能成功吗?看看世界,会发现自己算不上厉害,井底蛙做得耐会焗死。

甘愿作“钟无艳” 勿把自己看得太高

球员之所以愿意为朱志光卖命,是尽管他已赢尽锦标,却从不会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他总放下身段与你沟通。就算他跟球员、老板关系好,工作上依然紧守应有的界线,站稳中庸之道。

“大家踢波都是为了球会,球会好大家都会好。”所以即使杰志屡次找他“救火”,“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他仍看得很开,乐意当那“丑角”。“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位看更,这个位谁做都可以,但没有老板、没有球员就不可以。”

“况且能代替别人也是一种荣幸,但记住我只是替工,得失不用看得太重,因我无论如何也会继续留在球会。”

昔日与争标时曾豪言“找不到对手”,又讽当时东方总监梁守志“睇怕要袋多好多块银牌”,他当时已强调十分尊重对方,而言论只是效果。“足球上要做最叻,但性格上不要,把自己放得太高是很失败的,因为总有一天会跌下来。自问你真的这样重要吗?没有别人帮助能成功吗?看看世界,会发现自己算不上厉害,井底蛙做得耐会焗死。”

杰志当年只在湾仔设小型办公室,今已发展至拥有自家训练基地。(杰志提供)

廿年来杰志从湾仔一所小型办公室,发展到今天于石门拥有过万平方米的自家基地,但上季后退役的前队长黄洋就说过,随着球会规模愈大,意味每个人的重要性愈渺小。

就像是黄洋、唐建文、林嘉纬及卢均宜这些昔日并肩“上刀山落油镬”、携手赢尽荣誉的的战友,状态与体能随年纪渐长而下滑,便让朱志光陷入理智与情感的拉扯。

“以前填出场纸,一定先写黄洋的名字,但之后只能把他放在一旁......他们一个又一个在我手下离开,心很难受。”

“我们走过的路并不容易,朱志光这个名字是他们打回来的。感觉失去了某些东西,但又说不出来,这个游戏好像不太好玩了,不舍但又不知道可以做点什么。”

职业足球是残酷的,打滚多年的朱志光已看通——球员当打自然要什么有什么,但当你能力下降,就会有人嫌你阻埞,而其实做教练也一样。

既然世界不会因为没有了谁就塌下来,离开也许对任何人都是好事。利物浦名宿、现担任评述员的加历查这样说过,“在足球离开你之前离开足球吧。(leave football before football leaves you.)”,懂得在适当时机抽身这件事,其实并非人人做得到。

大家都嫌你一个玩晒,睇到厌,就要懂得自己行开。
朱志光
朱志光已效力杰志接近廿年。(夏家朗摄)

让朱志光有感的是前季的足球明星选举,那是杰志赢得港超联、高级组银牌及足总杯冠军的丰收赛季,但17个个人奖项中,杰志只赢得5个,包括双料足球先生明加索夫,及成为最佳十一人的艾里奥、基尔顿及米基尔。

杰志在最佳教练、最佳青年球员落空之余,最受欢迎球星亦颁予业余模式训练的港会守门员费查;该年度只踢了半季的陈肇钧则成为球员之星。

“大家都嫌你一个玩晒,睇到厌,就要懂得自己行开。”朱志光不恋栈。

朱志光带领杰志于2022/23年度球季赢得港超、银牌及足总杯冠军。(资料图片)

其实执教男子一队的压力大得可怕,朱志光过往每周基本上无休,每日早上8时开始准备操练,午后再接青训工作,闲时既要观察球员精神面貌,又要为球队部署球赛,连对手教练性格也要考虑;还要订立球会中长远计划,球员也看得出他变得消瘦。

“我曾经7年没有跟儿子见面,今年没有再做教练,暑假才能去美国探他。”现在的他无官一身轻,旁观者清,安于现状,暂无再执教职业球队的想法。

朱志光的工作台在办公室中央,位置跟其他职员没什么分别。(夏家朗摄)

成为伯乐比荣誉更重要

两年前新落成的球会餐厅墙上印有名宿跟功勋教练的照片,朱志光是少数一直留守杰志的一位。即使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他不太在意,“始终是工作,也是乐趣,没有值得不值得。这里有我另一班‘儿子’,有大有细,其实大家都在付出。”

其实2022年带队杀入亚冠杯淘汰赛后,他亦曾获内地及东南亚招手,但始终放不下一些人与事,“有责任去照顾青训的球员、让他们接班,会担心若我离开,他们会否少了机会?当然还对杰志有很深的感情......”

杰志中心通道两旁放有历年奖杯,为数不少都是由朱志光领军赢回来。(夏家朗摄)

比起要再捧走多少座奖杯,有其他事情对朱志光而言更重要——成为别人的伯乐。像是培养新一代教练,他不会“揽上身”独自部署操练或比赛,鼓励助教无需怕犯错;又给机会助教去“Team talk”及受访,好让对方拥有胜利时刻,锻练其领导才能之余又能赢得球员尊重。

看到一手凑大的袁振谦近月外流西班牙;听到女足球员说很幸运能被自己教,是朱志光近来最感动的事,“很开心能见证他们的成长,这种满足感用钱也买不到。”

朱志光很愿意给新一代教练机会,会鼓励对方无需怕犯错。(夏家朗摄)

“希望球员在球市不景气时也要坚持,继续努力每日增值自己,球市好的时候就会有你份。”

“做教练,始终要依靠做得多才有经验,但谨记香港人是食脑的。”

已跟朱志光结识13年的杰志青训教练刘鑫说,对方就如“蓝鸟”的费格逊(前曼联领队),无论走到那里,都是球会的标志,“没有他就少了一个话题,但职业足球是一个循环,费格逊的时代也会结束,希望再有下一个朱志光吧,我相信他也是这样想的。”

来年踏入65岁的朱志光,未来去向又会如何?采访尾声,他留下一个很“朱志光”的回应,“随缘吧,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难道会在此过人世?就算他朝他年,我都记得在杰志做过地盘,有份铲过泥、砌过两旧砖。”当一位有自知之明、恰如其分的过客,原来也是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