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与夜.Michael Udebuluzor︱爱菠萝包的反差男 稚气诚可贵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米高,是香港足球代表队新兵Michael Udebuluzor的官方译名,在这平淡无奇的中文名字背后,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他,14岁就独自到德国学法,加上受父亲、本地足球名宿哥连斯的薰陶,总能表达出跟年龄不成正比的想法。然而只得19岁的Michael也仍保持一份稚气,会向记者投诉德国食物不合口味、曾发脾气封锁教练,但正是如此,他才拥有那种在本地球圈不常见的自信。
是他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可以为香港队带来点什么,方会放弃选择代表尼日利亚或德国,入籍香港,“我想创造历史。”其实,还因为他太爱吃菠萝包,与香港有不可分割的连系。
摄影:廖雁雄

想了很久该如何开始介绍这位新香港队成员,脑海浮现的,是Michael入籍后对传媒说的这番话:“不入球的前锋就不是前锋”。没有避重就轻,在另一前锋安永佳仍陷入球荒的当时,米高的自信模样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谁料他在处子战惨中“回力镖”——纵然港队主场赢汶莱10:0,他却无法破门,赛后传媒为他找下台阶,说“已交出两记助攻”、“两次射中门楣”云云,小伙子半点接受的意思也没有。他客观地道:“(中楣)在数据上是偏离目标,事实是我没入球,我宁愿同时有两次助攻跟两个入球。”他的说法更肯定了我的看法。

Michael在港足处子战助球队赢10:0,但他个人颗粒无收。(资料图片/林蔼怡摄)

直至今天Michael再谈及此话题,依旧严肃。

“前锋是用入球去衡量,当然还视乎你如何逼抢对手、如何保持脚下球待队友赶至。总括而言,你要对比赛有正面影响。”他总能无情地去分析自己,“我是会自省的人,也是我改进的原因。我曾经放过自己,但最后犯下更多错。”

他的思想似乎比同龄人成熟,终究是环境逼出来的。

在香港,我很享受踢波。但我更爱竞争,要测试自己能耐、继续追逐职业足球梦,就要到欧洲。
年仅19岁,Michael的思想却似乎比同龄人成熟。(廖雁雄摄)

14岁只身闯德国 接受现实与成长

Michael成长于足球世家,除了爸爸是本地联赛著名外援哥连斯(Cornelius Udebuluzor),妈妈、家姐跟弟弟都踢波。足球是生活一部份,家住西贡的他5岁就接触足球,先加入区内的Sai Kung Sharks,再转投与九龙木球会合作的Asia Pacific Soccer School,之后在杰志踢了一段日子,14岁便只身到欧洲闯荡。

“足球很有趣,置身其中可以忘掉一切烦恼;在香港,我很享受踢波。”

“但到头来,我更爱足球的竞争性,要测试自己的能耐,我跟家人都认为要到欧洲,才能继续追逐足球梦——成为一个职业足球员。”

Michael在香港土生土长,效力过多间本地球会,但要发展职业生涯,他认为这么未必最适合。(受访者提供)

Michael的首选本是英国,但考虑到家人移居当地后难以工作,结果落户德国。适应全新环境、语言、文化、朋友,对青少年来说谈何容易?

“我一句德文也不懂!要离开家人到异地,我很徬徨。”他最接受不了的,是当地饮食习惯,直到现在也不断“呻”,“噢......(德国)食物不太好.......咖哩肠(Currywurst)令人有点反感,他们吃太多肠了吧!”

“还有一种叫Knödel(用薯蓉混合面包碎、牛奶跟蛋而成的丸子)的黄色软波(yellow squashy ball),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吃这种东西。那里的食物总令人很好奇,啤酒已算是最正常。”

踏入18岁生日,Michael签下人生首份职业合同。(IG@troissportmanagement)

所以不知有多少个晚上,Michael都打电话给双亲,诉说自己不愿再留在德国。当然,换来的是无情的拒绝,“你还能做什么?只能相信过程(trust the process),学习、适应,对未来抱有希望。”

他初抵埗后一年半,寄宿于国际足球学校,起居饮食都要自己负责。虽然他目前仍是买外卖多过自己煮,但起码能照顾自己。“德国的所有事都很严格,迟1分钟都会被罚,所我必须成长、成熟。不过这也塑造了我的性格,我不后悔(到德国踢波)。”

Michael跟家人感情要好,他透露对自己最严厉的不是爸爸而是妈妈。(受访者提供)

因父之名受关注 “我不在乎”

是什么让他相信过程?答案毫不意外,是父亲哥连斯。

到过波兰、希腊落班的哥连斯于2000年来港,先后效力愉园、晨曦及宝路华流浪,赢得多项本地锦标外,也曾问鼎顶级联赛神射手,在任何方面而言,也是Michael的榜样与明灯。

“从小爸爸已告诉我,不要害怕面对挑战,要相信努力至最后一刻,就会有回报。这些话帮我挨过了在德国初时艰难的日子。”

我不爱跟医生说自己受伤了,因为这会阻止我做我爱做的事(踢足球)。
今年6月到港队跟操,Michael已获爸爸哥连斯(后排中)到现场“督师”。(资料图片/袁志浩摄)

“Put my mind on it, put my grind on it”,是Michael在社交网站自我介绍用上的语录,意思是坚持不懈、全力以赴。他说受伤后很讨厌见医生或物理治疗师,原因跟对方无关,“不是他们差,而是见他们总没好事发生。我不爱说自己受伤了,因为这会令我不能做我爱做的事(踢足球)。”

他的勤奋都是从父亲身上学习,还有如何看待外界的批评,“足球世界变幻莫测,别人说无理的话,只要埋头苦干就可以,结果会说明一切,看看是谁笑到最后。”

在刚过去的国际赛期,港足主场对不丹,Michael在家人面前攻入两球。(资料图片/夏家朗摄)

在德丙球会恩高斯达特的其中一年,有位教练不太满意Michael的表现,“他不让我踢二队,解释都是一些废话。但每个人也有他的意见,我只能闭咀好好训练,放长双眼。”他回想起来仍有点生气。

Michael毫不掩饰情绪,爱恨分明,甚至封锁了那位教练的所有联络方法,逼对方亲自找上门,“如果我不喜欢你,你肯定会知道。”

最终该名教练离队,他随即为二队披甲并取得入球,“赢”了漂亮一仗。虽然是有点幼稚的小脾气,却正是其自信来源,“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但在乎自己怎样想,也享受给自己压力,这会令我表现得更好。”

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但在乎自己怎样想,埋头苦干,结果会说明一切,看看是谁笑到最后。
在德丙球会恩高斯达特的三个球季,Michael也曾经历低潮。(IG@dieschanzer)

因为哥连斯过往在香港球坛的成就跟名气,Michael在加入港队前已备受关注,但他最着紧的别无其他,“纵使爸爸没告诉我,但我知他对我有很大期望。这当然是好事,因为我有目标去实现。”

哥连斯现在正是Michael其中一位“经理人”,在儿子的发展方向、合约上都有给意见,两人定期讲电话,都在香港的话便会见面。记者好奇Michael会不会有话想跟爸爸说,他思考了良久,“其实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你在香港留下的名声,是时候让我延续下去,多谢你让人们认识我们的姓氏。”

港队主教练安达臣在记者会严肃地说着话,Michael却望向远方发呆,形成强烈对比。(资料图片/袁志浩摄)
能够选择的话,我会选99号球衣。9号是前锋标志性号码,我想当Double Killer(双重杀手)。

生活随兴孩子气 代表香港从不儿戏

不难发现,Michael给人一种有趣的反差感,他外表跟思想相对成熟,但行为仍带点孩子气。像港队主教练安达臣在记者会度严肃地说着话,他会望向远方发呆,或无聊得用脚轻踢台布。

这位19岁小将亦令记者又爱又恨——说话内容会出人意料,只是声量真的小得难以听清楚,“朋友总叫我拣前锋标志性的9号球衣,但我就连在《FC 24》(足球电子游戏)内都会选99号,我想当Double Killer(双重杀手)。”原因很“中二病”,但他是真心的。

随兴的他只活在自己的节奏下,即使迟到,他依然戴着耳机慢步到球场。(廖雁雄摄)

身高1.86米的他看似大无畏,连父亲责备也不怕,却原来畏高,“不!不!不!你不会在过山车或机动游戏上见到我。我也很怕水,不懂游泳,落水就完蛋了,我不要坐船及渡轮。”

足球以外,他随兴地活在自己节奏下,即使过了相约的访问时间,他依然戴着耳机漫步到球场,花上近半小时更换衣服;射入港队“处子球”后也不大肆庆祝,只沉醉于整理自己新弄的辫子头。

然而只要说到足球、说到未来生涯发展,他都会认真看待,就像是入籍香港的决定。

也许香港只是一个小地方,但它是我的城市,我爱这里的人事物。
选择代表香港,是一件怎样的事?(廖雁雄摄)
+2

港队大部份入籍兵都是从家乡远赴香港发展,最终落地生根,对处于生涯中后段的他们而言,放弃原有国籍代表香港、以本地球员身份征战联赛,算是顺理成章。但初生之犊的Michael在香港土生土长,只是未拥特区护照;因父亲来自尼日利亚,也在德国踢波多年,他大可选择代表这两个在国际赛上成绩更斐然的国家。

大约一年前,Michael知道是时候抉择。

他考虑数个月期间,好好分析了各种利与弊。要代表香港,最大困难是每次国际赛期坐长途机来回德国,还要适应那可恶的时差,避免影响表现。以10月的世界杯外围赛为例,他8日起程,9日早上抵港,黄昏便会合球队练习,难怪他形容此为“艰苦的旅程”。

作客伊朗后返港,Michael便立即去吃菠萝包,向记者传来一张有趣的自拍。(受访者提供)

不过比起尼日利亚跟德国,他跟香港的连系深入得多,这城市不单是出生地,也是其父母、亲戚的家,他一直渴望穿上港队战衣。“也许香港只是一个小地方,但它是我的城市,我爱香港及这里的人事物。”

他不是说说而已,贪吃的他酷爱香港独有的菠萝包,他懂得用那半咸淡的广东话“落单”,近乎每天食一个,坦言是每次回港“最重要的事”,“还有肉馅的蒸包,对!是叉烧包,这些食物比起德国的都很好。”

香港的井然有序、多元,都是他爱上这里的原因。他爱自己的中文译名,从不感觉自己是个外人,尤其是得到香港球迷的热情打气,“在欧洲踢波时不常有这种事,在这里我感受到大家充满爱。”

比赛后获近万名观众高呼自己的名字,与球迷击掌、自拍、签名,气氛教Michael相当难忘。(资料图片/林蔼怡摄)

可能有球员入籍只为“揾食”,但Michael是看中港队的潜力,觉得这与自己不谋而合。

“我认为在香港,没有人在做我做的事。”记者追问个中含意,他解释:“代表队的球员都在内地或香港效力,我也可以这样做,但我想在欧洲打出名堂,然后回馈港队。”

“香港队仍在起步阶段,有很多具天赋的人;我亦只得19岁,假如发展顺利,可以一起创造历史。亚运证明香港新一代球员正在上位,我们可以谱写属于自己的新一页。”

“我想改变历史。”年轻的小伙子拥有过人自信。(廖雁雄摄)
我认为在香港,没有人在做我在做的事。我想创造历史。

他从不为自己设限,但脑海中已为每个阶段订下目标——22岁要在欧洲国家的顶级联赛落班;再3年后踢德甲;到27岁则亮相欧联。

在港队层面,假设每年能踢上10场比赛,他目标是3年后累积30个入球,即平均一场入一球,“射手触觉是与生俱来的,我一直踢前锋,不断入球,也渴望更多入球。”愿他能保持这份满满的信心,在缺乏正中锋人选的香港队,开创出一片天。

Michael Udebuluzor,19岁,香港足球代表队前锋。(廖雁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