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便秘|经常胀气便秘点算好?中医教6大调理方法要兼顾肠胃情绪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固定又常外食,导致胀气便秘成了许多人的常见症状,许多人习惯到药局买纾缓胃痛的药,甚至有些人因为长期饮食不均、少运动导致长期便秘。
台湾员荣医院中医部部主任林亲怡医师就说,许多病患因长期吃软便药排便,结果愈来愈没效,甚至出现依赖性,只好求助中医。
6妙招告别宿便(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便秘|大便干硬要喝暖水?菠萝黑木耳4食物减宿便依赖泻药肠迟钝
便秘胀气非单一病因 中医看“整体失衡”
林亲怡表示,中医在应对胀气与便秘问题的优势,是从辨证论治的角度,通常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津液失衡引起,常见证型:
- 气虚、血虚
- 阴虚、阳虚
- 气滞、湿热、燥热
这些都可能导致肠胃蠕动变慢,进而出现胀气、便秘等症状。
肠胃调控关键 黏膜、平滑肌、神经系统
林亲怡强调,肠胃调理有三个层面:
- 肠道黏膜健康:影响消化吸收与保护功能
- 肠胃平滑肌蠕动力:控制排便速度与顺畅度,与体力气虚相关
- 肠道神经与分泌:压力大会影响自律神经,导致一紧张就拉肚子,压力大就便秘
情绪也会伤胃? 中医解释“肠脑轴”影响
现代医学提出“肠脑轴”概念,肠道自己内部有一个很绵密的神经体系,所以影响肠胃道不适的不只有消化道黏膜而已,包含神经系统调控,包含抑郁、焦虑、肠敏感、腹痛等,这些也很有可能跟自律神经系统有关,林亲怡说满多病人到门诊借由针灸、伤科非药物性疗法,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关文章:肠胃健康|没有每天排便就是便秘?3要点自我检查多喝水补充油脂👇👇👇
中药可调菌群 穴位刺激也有效
根据2024年生物科学期刊的研究回顾,中药常用药材方剂内服调理,可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胃健康。
- 大黄、黄耆、肉苁蓉
- 济川煎、麻子仁丸、增液汤
中医常用7穴位也可刺激肠道蠕动、调节菌群、有助肠道环境稳定。
1. 曲池穴
2. 天枢穴
3. 合谷穴
4. 上下巨虚
5. 足三里
6. 太冲穴
针灸、推拿非药物疗法也有帮助
有些外治疗法,因安全无侵入性也都有相关研究证实可以改善肠胃机能,调整菌群组成。 林亲怡举例,在诊间遇到的慢性病群,如中风、失智症、柏金逊症、慢性肾病等,这些病患也常会受到便秘胀气等肠胃道问题的困扰,病患已经使用很多慢性病药,在中药使用上就须有所考量,因此会搭配针灸等外治疗法做整体性治疗。
外治疗法如:
- 按摩
- 艾灸
- 穴位敷贴
- 耳豆疗法
相关文章:【便秘】如厕3大坐姿边个最易排便?4个穴位助肠胃蠕动防便秘 👇👇👇
软便药不该长期依赖 中医协助排便自然
林亲怡说许多患者使用软便剂后才求助中医,药物依赖会让肠道失去自我蠕动力,甚至医院还曾出现软便药开立需求增加,缺货的情况。借由中医透过体质调整,也有助于患者恢复自然排便机能。
延伸阅读: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