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嗜睡、晕眩感恐是糖尿病前兆?日常4招助稳定血糖纾缓便秘
“吃完饭容易晕眩甚至想睡”再加上“长期便秘”,这两种症状的组合可能不只是消化问题而已。
台湾台北荣民总医院妇女医学部遗传优生学科主任张家铭提醒,血糖代谢异常与肠道菌相失衡可能引起糖尿病,有些症状代表胰岛素阻抗增加,正是糖尿病前兆,不能轻忽。
▼糖尿病早期症状易忽略(点击下图看清!👇👇👇):
相关文章:糖尿病|长期高血糖损害记忆力?血糖失控增加罹患阿兹海默症风险
餐后嗜睡、晕眩感可能是健康警讯
张家铭表示,餐后感到嗜睡或晕眩,可能与以下几种状况有关:
1. 血糖波动剧烈:吃进碳水化合物后,如果胰岛素反应异常,容易导致血糖先冲高再快速下降,造成晕眩、疲倦甚至嗜睡。
2. 餐后低血压:吃完饭后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导致脑部短暂缺血,常见于长辈、糖尿病患者或自律神经失调者。
3. 胰岛素阻抗或前期糖尿病:吃完淀粉类食物就昏昏欲睡,可能代表体内胰岛素功能已经出现异常,这是第二型糖尿病的早期讯号。
吃太多糖容易造成11种健康危机(点击下图看清!👇👇👇)
相关文章:甜点热量|20款糕点卡路里蛋挞排16心太软只第3 冠军1件=3碗饭
严重便秘反映肠道健康亮红灯
而一个月才排便一次的严重便秘,会造成肠内毒素累积、肠壁发炎、菌相失衡,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原因如下:
1. 肠道益菌无法产生足够的短链脂肪酸来保护肠黏膜。
2. 发炎物质进入血液,引发代谢异常。
3. 影响血糖控制与荷尔蒙平衡。
建议尽快接受的检查项目
- 空腹血糖与糖化血色素:检视是否为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
- 餐后血糖:有时空腹血糖正常,但饭后血糖飙高。
- 肠道菌相检测:评估肠道菌群是否失衡,有无菌种缺失或坏菌过多
- 肠胃科检查:评估便秘成因,如肠道蠕动慢、结构问题或荷尔蒙干扰等。
相关文章:糖尿病|胰岛素阻抗可致血脂异常 医盘点8症状留心眼睛周围浮肿👇👇👇
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改善方法
1. 每天慢走30分钟,有助稳定餐后血糖与刺激肠蠕动。
2. 多喝水、补充膳食纤维,如番薯、燕麦、奇亚籽等。
3. 睡前做腹部顺时针按摩,帮助肠道排气与刺激排便。
4. 适度摄取益生菌或含益生元的食物,如发酵豆制品、洋葱、大蒜等。
血糖失控与肠内菌息息相关
张家铭指出,2025年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发现,影响血糖的不只是热量摄取,还有肠内菌如何“看待”饮食与运动习惯。每天吃的食物其实都在“喂养”体内的菌群,而这些菌再将食物代谢,产生的代谢物会进入血液,影响体重与血糖稳定度。瑞典这项研究分析了超过1000人的血液与粪便,发现500多种血液代谢物与血糖失控有关,而1/3直接受到肠内菌变化的影响。这意味著体内的菌群,正在左右健康命运。
有些对健康较不利的菌种,如Hominifimenecus microfluidus,会透过马尿酸这种代谢物来抑制有益菌Blautia wexlerae的生长。而马尿酸恰好与胰岛素敏感度及糖尿病风险息息相关。
相关文章:【糖尿病检测】睡眠少于6小时肚饿易晕 15条问题中5条以上要就诊👇👇👇
个人化的饮食与运动策略更加重要
研究也指出,像马尿酸、α-ketobutyrate等代谢物,不会因短期饮食和运动而有所改变。这说明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期、更个人化的方式,才能“唤醒”那些有助控制血糖的代谢物。多摄取肠内菌喜爱的食物,如膳食纤维、多样蔬菜、发酵食品等,能帮助体内的“好菌部队”壮大。相对地,高糖、高油、高加工食物则容易“喂养”坏菌,进而影响血糖控制。
运动虽然重要,但必须持之以恒,让肠内菌“感受到”运动的效果。每天走一万步、维持规律作息,能建立肠内菌群的信任感,帮助代谢更加顺畅。
从肠内菌检测开始改善健康
张家铭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可进行肠内菌相分析,了解体内优势菌种为何,再搭配血液代谢物检测,如马尿酸、1,5-脱氧葡萄糖醇等,更能精准评估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真正的健康之道,在于与肠内菌培养默契。透过了解自身的体质特性,尤其是肠道内数百兆个微生物伙伴,调整饮食、运动习惯,从日常生活中逐步改善,才能真正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延伸阅读:
感觉“口干”不一定是水喝太少,小心4疾病警讯!研究:早上起来先别喝咖啡
【本文获“健康2.0”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