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超慢跑”可增肌减脂?满足“一条件”它才能带来健康效果
近年盛行超慢跑,但在医生眼中,“超慢跑”运动量够吗?真的可以锻炼到吗?台湾安南医院骨科医生方启荣表示,超慢跑属于高效低强度运动,可达到减肥、锻炼肌肉和增强心肺耐力的效果,非常适合膝盖不舒服或年长族群。但如果能同时尝试各种不同型态的运动,如骑脚踏车、游泳、重量训练、太极拳或气功等,互相轮替配合,对促进身体健康才有更显着的帮助。
“超慢跑好不好?”这是方启荣在诊间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不过问题虽简单,他的答案却相对复杂—“介于好与不好之间。”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为何医生的回答如此模棱两可?
方启荣解释,所谓“超慢跑”,最早源自日本综艺节目的推广,其后逐渐在网络上风行起来,由于取代相对激烈的跑步运动,遂成为一项受欢迎的低强度有氧运动。超慢跑不仅适合减肥、锻炼肌肉和增强心肺耐力,还以高效低强度闻名,非常适合膝盖不舒服或年长族群。
相关文章:银发健康|定期运动可防止记忆力下降?行路减轻压力最容易被低估
“人是动物,不是植物,要健康就要动。”方启荣说,近年来适当的运动已被大众广泛接受,但要如何界定“运动”呢?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以超慢跑开始养成习惯十分合适,甚至可以配合节拍器或音乐、影视节目等媒介,来达到延续运动的习惯。
超慢跑还有许多好处,像是:不受地域限制,不管是在家还是办公室,随时随地都可以运动,且入门门槛低,不需要特别的装备,只要一双运动鞋或是瑜珈垫,就可以开始超慢跑。
心跳达标才有“运动品质”
不过,如何达到有效的运动及品质,也是很重要的课题。方启荣补充几个简单的要点,以台湾国健署提倡的运动“333”原则为例:每周运动3次、每次运动30分钟、每次心跳130下;另外,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建议,将原则提升为“533”,意即每周5次或每周150分钟以上的运动量。
他强调,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心跳”,是运动品质的关键点。方启荣分享,门诊时常碰到老人家表示,自己有在周边公园走路的习惯,但这其实只能称作“活动”,而不是“运动”,必须让身体有发热、流汗,甚至稍微喘气,才称得上运动量足够。
方启荣建议,对于尚未养成运动习惯,或是开始想要运动的人来说,超慢跑可以作为一个养成运动习惯的契机,但是并非最终目标。多尝试各种不同型态的运动,如骑脚踏车、游泳、重量训练、太极拳或气功等,互相轮替配合,对促进身体健康才有更显着的帮助。
台湾基隆长庚医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钱政弘,也曾在Facebook分享一位乙型肝炎带原的女性病患,在他的门诊已追踪7年,每年病毒量持续下降,但却因为疫情减少外车运动,导致病毒量大幅上升,恐引发急性肝炎。 后来女子改成在家“超慢跑”,即原地跑或绕着客厅跑,每天跑半小时,半年后回诊时发现病毒量大降,甚至还低于过去几年的数值。
钱政弘表示,超慢跑属于温和运动,是强度低、速度慢的慢跑,过程心跳每分钟110到120次,略快于健走80到100次,属于在家进行的懒人运动,也适合银发族。
超慢跑4要领:
1. 跑步时膝盖保持微曲状态,避免膝盖受伤
2. 前脚掌先着地,再脚后跟着地,避免跕脚跑
3. 步伐要轻,脚落地的声音要越轻越好
4. 步伐小、速度快,每分钟180步
【延伸阅读,更多银发保健养生建议】
减肥|年纪渐大新陈代谢慢?12种“燃烧系”食物吃蛋增30%代谢率
减肥|好过天天做sit-up 10个正确消腩技巧 合脚坐、早睡皆有用
延伸阅读:
陪失智长辈过好年,3技巧做好准备…医师女儿的建议:安排课表、防走失,别问“猜猜我是谁”
一看新闻就焦虑?医示警“这些人”易罹选举症候群:极端情绪“严重恐致死”,7心法远离压力
【本文获“今周刊”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