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家庭】以绘本代入说道理 妈妈:没有不懂说故事的父母
亲子绘本阅读可以培养孩子品格,提升他们的心智解读能力,最重要是能促进亲子关系。不过有父母担心自己不懂说故事,感到无从入手,亦有父母认为生活太忙碌,很难抽时间跟小朋友共读。林太和彭生彭太都有跟孩子共读绘本的习惯,以绘本跟孩子进行品格教育。林太认为对小朋友来说,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所以父母不需担心技巧上的问题;而彭生彭太是双职父母,虽然工作繁忙劳累,但每晚睡前都总会抽时间跟孩子说故事,共渡愉快的亲子时光。摄影:伦星扬、潘思颖
林太育有一对分别6岁多和4岁多的子女。在女儿悦悦读幼儿园时,她第一次接触绘本,发觉以绘本故事辅导小朋友的偏差行为,比对他们唠唠叨叨更有效,“晚上跟搂著他们说故事时,就是大家最放松的时候。阅读时举出小朋友日常生活会发生的例子,他们便会更容易代入,亦不会认为你是在责骂他们。”
当悦悦闹情绪、发脾气时,林太会跟悦悦说赖马的《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问她是不是变成了一只喷火龙,到处喷火,吓走身边的人。当悦悦代入到喷火龙的角色,便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加上妈妈的引导,她便会自觉要作出改善,不再做一只喷火龙。
父母同时处理情绪 教学相长
其实在处理小朋友情绪的同时,父母也可以理顺自己的情绪。林太指共读是一种治疗:“这是让自己沉淀的时刻,可以一边放空思想、放低烦恼,一边随著情节投入到故事之中。”当父母问小朋友要不要当一只喷火龙时,其实也在问自己,边说故事边跟小朋友一起成长。
没有不懂得说故事的父母,对小朋友来说,你搂著他、陪伴他已经很足够,不需要一个专业的讲者。
说故事说得动听,需要说书人的声情演译,但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力有不逮,有却步之意。林太曾在工作上接触过演员,加上自己性格较外向,喜欢表达,认为自己比较容易掌握说故事的技巧,但对于较内歛的父母来说,可能会觉得难为情或者觉得自己不懂得说故事。但她认为亲子共处的时光更为重要,“ 不会有父母不懂得说故事,对小朋友来说,你搂著他、陪伴他已经很足够,不需要一个专业的讲者。”
趁早培养阅读习惯 静下来动脑筋
社会上资源太丰富,很多小朋友还未开口要求,大人已经不断灌输资讯,令小朋友不会主动动脑。“如果你不断滑手机,不停看youtube,感官受到太大刺激,他便回不去看文字”,林太认为人要静下来才能动脑筋,她希望趁早让小朋友培养阅读习惯,而绘本就是启发他们阅读兴趣最佳的途径。
父母爱书 自然想起绘本
跟林太一样以绘本对小朋友进行品格教育的,还有彭生彭太。他们都是爱书之人,以绘本教育小朋友,彭生认为是很自然的事,“自己有阅读的习惯,想到为小朋友选书要选有趣的,自然会想起绘本”。
彭生彭太的3岁儿子亮仔比较爱哭,所以父母便跟他说《爱哭公主》的故事。
“你是不是爱哭公主呀?”
“不是!”当小朋友哭闹时,父母很难在当下用绘本稳定他的情绪。但当小朋友哭闹过后,父母可以跟他一起回想,作出反省,彭太指:“绘本重塑哭闹的场面,我们可以将他相同的行为,套入故事的情节中,令他思考一下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这样就可以帮他在混乱的情绪之下‘停一停、谂一谂’。”
绘本不必多 时间不必长
在选书方面,两个家庭都认为最重要是父母自己也对该绘本感兴趣,否则自己也不会乐在其中。而绘本的妙处是,同一幅图画,在不同的时间睇,小朋友都会观察到不同的东西。所以一本绘本,小朋友可以看上很多次。
都市人经常以“很忙”作理由,推却很多事情。但其实亲子共读,5分钟便足够。彭生彭太是双职父母,但都会尽量坚持每晚抽时间说睡前故事。彭生指:“虽然有时候工作劳累,但睡觉前总会有一丁点时间,可以好好制造愉快的亲子时光。”林太则有个“小秘技”:“有时真的很累很累,可以不用书,关灯直说,途中交给小朋友继续说下去,姊姊说一句,弟弟又说一句,可以让他们创作一下。”最重要是,你爱你的小朋友,你就自然会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