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十年】 “铁皮小镇”成那曲物流中心 藏族牧民的变与不变
撰文: 黄俊杰
出版:更新:
谈到西藏变化,不得不提那曲。那曲旧称黑河,在中共解放西藏之初,那曲只有区区十多个帐篷与几十个驻军铁皮房,故曾被称为“铁皮小镇”。及至青藏铁路通车,那曲改变可谓翻天覆地,人口从2006年的3万人翻了3倍,2015年有接近9万人;记者眼见之处,全是工地,工友、铲泥车、掘地机尽在水泥路边,毫不夸张。
难得有外人入屋,多杰的儿郎们甚是兴奋,向着身穿绿色大衣的记者用普通话唱着“我是大西瓜,我是大西瓜”,嘻嘻哈哈围着摄影记者逗玩。这几个叫次仁达吉、丹增康珠的孩子,普通话比记者来得标准--多杰表示“孩子要上学是国家规定,学汉语也是国家规定,但念完还得要回来放牧,草场要有人继承嘛。”记者在进藏前,以为牧民一般也会争取孩子多念点书,以图知识改变命运。但在路上接触到不少牧民,首先他们一点也不穷,除了因为国家每年也有不同名目的补贴外,更重要是牧人们基本上仍是自给自足。
对龙仁乡的多杰、那曲的金巴、当雄的吉姆而言,有的认为孩子读书是为了“应付国家”,有的认为孩子上学就少了人手看顾牛羊,有的觉得读书认字毕竟是好事,但他们认为,孩子长大后还是要继承衣钵,日子还是这样理所当然。多杰没有坐过铁路,那曲的金巴与当雄的吉姆也没有去过拉萨,但他们将来的孩子呢?纵使铁路之于多杰一家,目前似乎没有意义,但数字上的改变早晚会体现在他们生活当中——当雄县于2015年参与旅游运输人数为141人,是2006年的5倍;GDP从2006年为3.31亿元翻至2015年的12.86亿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谁又说得准十多廿年后的西藏会如何?新一代的年轻藏人又会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