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菇|东涌两女食野菇中毒 了解本港9大常见毒菇 1种致死率达5%

撰文: 吴梓枫
出版:更新:

路边野菇勿乱采!东涌两名女士日前进食自行采摘的野菇后,出现腹泻及呕吐等食物中毒的症状,其后需前往求医接受治疗,到底本港有甚么常见的有毒野菇需要留意呢?

胡乱进食野菇恐有食物中毒的风险。(Shutterstock)

进食野菇恐生幻觉 有致死风险

据卫生防护中心周四(25日)调查指,上述疑进食野生菇类后引致食物中毒的女病人分别为36岁及61岁。两人于本月24日曾在东涌一处山边采摘野生菇类,其后在家进食后约两个半小时开始不适,陆续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征状。两人同日到北大屿山医院急症室求医,并入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情况稳定。

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表示,由于难于辨别菇类是否适宜食用,呼吁市民切勿采摘野生菇类进食。他提醒,进食菇类引致的食物中毒一般为急性,病征通常包括进食后短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肠道征状。

因应不同的菇种,病人亦可能出现如大量流汗、幻觉、昏迷或其他神经系统病征和肝衰竭,严重者更可能引致死亡。发言人又呼吁如怀疑因进食菇类引致食物中毒,应立即求医。如有剩余菇菌,应带同前往求医,以供辨识种类。

▼本港九大常见毒菇:(按图👇👇👇)

+24

野菇毒素难以烹煮清除

据食安中心资料显示,菇类中毒的原因是进食了若干有毒高等真菌未熟或已煮熟的子实体。引致中毒的菇类毒素由真菌自然生产,不能以烹煮、冷藏或其他食物加工方法清除。

渔农自然护理署也曾梳理了本港九大最常见的有毒菇类,各位平常在郊游时亦不妨多加留神:

纯黄白鬼伞 。(网上图片)

纯黄白鬼伞

分类:蘑菇科,蘑菇目,担子菌门

生境:散生至群生于落叶、花盆或路旁花槽的泥土上

辨认特征:

菌盖柠檬黄色,阔3-5厘米,初期呈钟形,后呈圆锥形至近平展,中央脐突形,表面带有鳞片或被有粉末,边缘具条纹。

菌褶密,离生,薄,奶黄色。菌肉薄,黄色。菌柄柠檬黄色,长3-10厘米 × 粗1-5毫米,修长但基部稍为膨大,平滑或覆有粉末,菌环易碎,黄色,生于菌柄上部。

孢子透明,光滑,椭圆形,长8-13微米 x 宽5.5-8微米,厚壁,顶端有孔。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多种肠胃刺激物。病人通常于进食后的6小时内出现肠胃炎型症状,症状类似典型的食物中毒,例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病人通常于数小时至数天内快速复原。

▼同场加映,10个常见处理食物常犯错误(按图👇👇👇)

+34

相关文章:食物中毒|流心巴斯克蛋糕或致肚疴?10大处理食材常犯见错误要知

淡黄竹荪。(网上图片)

淡黄竹荪

分类:鬼笔科,鬼笔目,担子菌门

生境:单生于地上,树木或竹子下的腐殖质,特别是在刚竹属、栎属或锥栗属下

辨认特征:

子实体初时以淡粉红色或紫红色蛋状出现,阔3-6厘米,近球形或卵形,外层之后破裂,释放菌盖、海绵状菌柄和一个大型的网状菌裙(外菌膜)。

菌盖圆锥形,覆有隆起的网格,外层布满有臭味的深橄榄绿色的孢子液以吸引苍蝇,顶端白色,中央有一圆孔。

外菌膜黄色至橙黄色,裙状,网格多边形至圆形,在菌盖边缘展开,干燥时脆弱。

菌柄长7-22厘米 × 粗15-25毫米,海棉状,中空,表面有多边形坑状网纹,白色、奶黄色至淡黄色,基部有粉红色至淡红色包被。

孢子无色,光滑,阔椭圆形至圆柱形,长3-4微米 x 宽1.5-2微米,薄壁,基部常短截。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多种肠胃刺激物。病人通常于进食后的6小时内出现肠胃炎型症状,症状类似典型的食物中毒,例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病人通常于数小时至数天内快速复原。

黄硬皮马勃 。(网上图片)

黄硬皮马勃

分类 :硬皮马勃科,牛肝菌目,担子菌门

生境:单生、散生或群生于土壤表面

辨认特征:

子实体黄色至污黄色,阔2-10厘米,球状至近球状,由绳索状菌丝附著到基质上,外层厚实坚硬,略为覆有鳞片及不规则地裂开。

孢体初时呈紫黑色,随成熟变粉末状。孢子深褐色,表面有刺,球状,直径7-10微米。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多种胃肠道刺激物。肠胃炎型症状通常于进食后的6小时内出现。患者一般会出现肠痛、恶心、全身刺痛,痉挛和肌肉僵硬等。病人通常于数小时至数天内快速复原。

致命白鹅膏 。(网上图片)

致命白鹅膏

分类:鹅膏科,蘑菇目,担子菌门

生境:散生或群生于阔叶树下的土壤表面

辨认特征:

菌盖白色,阔4-7厘米,凸面至近平展,有时奶油色的中央会轻微下陷,平滑,边缘不具长条纹。

菌褶密,离生,淡白色。菌柄淡白色,平滑,有时带有细小的纤维质鳞片,长7-9厘米 × 粗5-10毫米,近圆柱形或稍为向上逐渐变细。

基部近球状,宽1-2厘米。菌托薄,膜质,边界分明,可达7毫米高,两面白色。菌环膜质,白色,生于菌柄上部,持续或短暂存在。孢子无色,光滑,球状,长9.5-12微米 × 宽9-11.5微米,薄壁。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著名的鹅膏毒素。中毒症状分三阶段出现。

初期:误食6至24小时后会出现肠胃炎症状,症状包括口干、恶心、呕吐、腹部剧痛、腹泻(通常便中带血及黏液)等。

中期:约24小时后,这些症状会暂时缓解,进入2-4天的“假痊愈期”。

后期:患者会进入最严重的中毒阶段,肝及肾脏出现衰竭现象,若不处理,患者可能在7-10天内死亡。

▼ 同场加映,牛肝菌菇知多啲(按图 👇👇👇):

+7

相关文章:食物中毒|粉岭联和墟街巿牛肝菌疑带毒性 专家:生食如服摇头丸

假褐云斑鹅膏。(网上图片)

假褐云斑鹅膏

分类:鹅膏科,蘑菇目,担子菌门

生境:散生或群生于阔叶树下的土壤表面

辨认特征:

菌盖淡灰色至灰褐色,阔4-12厘米,上部凸起至近平展,中央部分颜色较深,被有纤毛,无毛或附有少许污白色的膜质残余物,边缘平滑,常有残余物悬挂在边缘。

菌褶密,离生,薄及白色。菌肉白色及薄。菌柄白色,长8–13厘米×粗5–20毫米,基部稍为膨大,被白色纤毛状及粉末状鳞片覆盖。

菌托薄,膜质,边界分明,可达5毫米高,外表面白色至污白色,内表面白色。菌环生于菌柄顶部至近上部,白色,易碎,持续或短暂存在。

孢子无色,光滑,阔椭圆形至椭圆形,长7.0–9.0微米×宽5.0–6.5微米,薄壁。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正白胺酸毒素。病人于进食后最少12小时后出现肠胃炎型症状。有时,发病时间可延迟至数日以至数周。发病后期出现尿频、剧渴、面部浮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绿褶菇。(网上图片)

绿褶菇

分类:蘑菇科,蘑菇目,担子菌门

生境:单生、散生、群生或形成磨菇圈于草地或草坪表面

辨认特征:

菌盖白色、古铜色或黄白色,柔软,阔10-30厘米,初期半球状,随成熟变为阔圆锥状,甚至扁平,中部常密布褐色鳞片。

菌褶离生,幼时呈白色,后呈灰色至深绿色。

菌肉白色,受伤处呈黄褐色,向基部渐变为淡褐色。菌柄白色,略带褐色,表面光滑,坚实,基部略为膨胀,具可移动双层大菌环。孢子绿色,椭圆形,光滑,长8-13微米×宽6.5-9微米。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多种肠胃刺激物。病人通常于进食后的6小时内出现肠胃炎型症状,症状类似典型的食物中毒,例如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病人通常于数小时至数天内快速复原。

晶粒鬼伞。(网上图片)

晶粒鬼伞

分类:小脆柄菇科,蘑菇目,担子菌门

生境:树桩周围或阔叶树林或木片覆盖物上大量群生

辨认特征:

菌盖黄褐色或古铜色,通常中央部分颜色较深,阔1-2.5厘米,椭圆至圆柱形,但开展后呈钟形,初期表面覆有白色或淡白色晶体,但这些晶粒在后期容易被冲走,沟棱纹由边缘至中央。随著年龄增长,这些沟棱会从底部裂开,最后溶化成墨汁状,将孢子释放出来。

菌褶密,离生,初期白色,后转变为深褐色,最后呈黑色。菌柄长4-10厘米 × 粗2-5毫米,中空,光滑或覆有粉末。孢子红褐色,椭圆形或杏仁形,长7-10微米×宽4.5-6微米。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一些氨基酸衍生物如鬼伞素,这些化学物质会干扰人体的酒精代谢功能。因此,此菇菌的毒性只有在酒精存在下才引致进食者发病,症状通常于30分钟内出现,一般维持约两小时。

如果在毒发后的数天内再喝含酒精的饮品,患者可能会再次复发。主要的症状可能包括脸和脖子发红、胸部疼痛、出汗、心跳加速、低血压、手脚肿胀、口部有金属味、恶心、呕吐,视觉障碍和头晕等。

▼ 同场加映,改善肠胃炎的2个穴位:(按图👇👇👇)

相关文章:肠胃炎|湿重挨夜爱吃雪糕易肠胃炎?淮山扁豆汤2食疗+穴位护脾胃

绿褐裸伞。(网上图片)

绿褐裸伞

分类:球盖菇科,蘑菇目,担子菌门

生境:树桩或木片覆盖物上大量群生或丛生

辨认特征:

菌盖初时暗蓝绿色、黄色、鲑肉色及红色,随年龄增长变为暗黄色或暗黄带粉红色,鳞片淡红色至深褐色。

菌褶弯生至直生,或稍延生,密,暗黄色至橙黄色或土黄色。菌肉淡白色或略带蓝色。

菌柄长2-3厘米 × 粗2-7毫米,绿褐色,光滑或生有纤毛及干燥。孢子锈色,具疣点,椭圆形,长6-9微米 × 宽3.5-4.5微米。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裸盖菇碱和其他不明的神经毒素,令食用者出现幻觉。中毒症状通常于进食后的1小时内出现。

初期症状包括嗜睡、头痛、感觉麻木、肌肉无力、恶心、腹痛及瞳孔散大等。随后,患者出现视觉影响和视象扭曲、无法控制地笑及出现幻觉。

大约1–2个小时后,幻觉效果增强,包括视觉和时间感错乱。大约2–4个小时后,症状会逐渐减弱,但少数人可能仍会感到头痛或疲劳。

裂丝盖伞。(网上图片)

裂丝盖伞

分类:丝盖伞科,蘑菇目,担子菌门

生境:散生或群生于阔叶树下的土壤表面

辨认特征:

菌盖草黄色至黄褐色,阔2–10 厘米,圆锥形或钟形,顶部突出,覆有丝质纤毛,后呈辐射状开裂。菌褶弯生或直生,初期淡黄色,成熟后转为淡褐色。

菌肉白色。菌柄长3–10厘米×粗4–12毫米,上端白色,往下呈淡暗黄色,基部稍为膨大。孢子胡桃褐色,光滑,豆形,长9–12微米×宽4.5–7微米。

临床特征:

此种菇类含有毒蕈碱。中毒症状一般于短时间内出现,患者通常于进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症状包括出汗、流涎及流泪(PSL综合症)等。有时,症状可能包括流涎、流泪、排尿、排便、肠胃不适和呕吐(SLUDGE综合症)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其它症状,包括视觉模糊、瞳孔收缩、血压下降导致的头晕及脉率明显下降等。死亡率估计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