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文三语.三|“国际化”迷思构成“英文霸权”

撰文: 杨滢玮
出版:更新:

荷兰社会学家亚伯拉姆·德·斯瓦安(Abram de Swaan)提出“全球语言体系”金字塔,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四类:外围语言、中心语言、超中心语言和极中心语言,其中英文作为“极中心语言”,稳坐于金字塔上端,是世界各地通用的国际语言。它就像“国际货币”美元,具备极强的“网络外部性”,主导着国际间的文化和经贸交流,而很多国家和地区仿佛只要能以英文与发达国家来往,就能享有更美好的未来。香港便深陷这种“英文化等同国际化”的迷思。

“反思两文三语”系列报道七之三

托福(TOEFL)是由美国教育测验服务社举办的英语能力测验,大多数的美国大学或研究所要求外国学生在申请时提出过一定标准的托福考试成绩。(网上图片)

两文三语系列报道将在本周内陆续刊出:

两文三语.一|香港人的语言漂流记——“两文三语”变“重英轻中”

两文三语.二|殖民主义历史开启“英文浪潮”

两文三语.三|“国际化”迷思构成“英文霸权”

两文三语.四|盲目“精英化”促成“英文狂热”

两文三语.五|避不开政治 “母语教学”根本是个伪命题

两文三语.六|搞不清目的 语言政策重视“效能”忽视“功能”

两文三语.七|特区政府应该如何修正“两文三语”政策?

详细内容请阅读2021年11月1日出版的第289期《香港01》电子周报深度报道《“国际化”迷思构成“英文霸权”》。你亦可按此试阅电子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