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文三语.一|香港人的语言漂流记——“两文三语”变“重英轻中”
撰文: 杨滢玮
出版:更新:
纵观香港发展历程,从“两文”走到“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从来都是社会演变的主旋律。在殖民时期,港英政府表面上主打“两文”,但有意无意地“重英抑中”,实质是把中文和英文对立起来看待,尽管民间曾为中文地位发起社会运动,但也难改英文作为精英语言的“霸权地位”。回归后,香港步入“两文三语”时代,即以中文和英文进行书写,并以广东话、普通话和英文作为口语,但时至今日,“英文”地位依然高高在上,“中文”政策目标却仍含糊不清,甚至一次又一次卷入政治化漩涡。
如此这般,港人在三种语言间各自漂流,说不出“母语”是何,亦道不清“外语”是谁,仅凭政治立场寻找落脚点——但这不应是“两文三语”的初衷,更不应是香港语言政策希望达到的效果。《香港01》就此与香港教育大学荣休教授郑燕祥、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系教授施仲谋、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授梁慧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理事李晓迎等多位专家对话,透析“两文三语”的前世今生,重思香港需要怎样的语言政策。
“反思两文三语”系列报道七之一
两文三语系列报道将于本周内陆续刊出:
两文三语.一|香港人的语言漂流记——“两文三语”变“重英轻中”
详细内容请阅读2021年11月1日出版的第289期《香港01》电子周报深度报道《香港人的语言漂流记—— “两文三语”变“重英轻中”》。你亦可按此试阅电子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