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未审先判情绪病患者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个多星期前,一名年轻的澳门KOL不幸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引来大批网民的关注以及骂战。不论事件本身还是舆论指向,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例如何谓“渴求被关注”、轻生前有什么行为先兆,以及其他人会否因为类似事件导致情绪困扰,甚或导致情绪病患者增加自杀念头及风险等等。

以下内容并非旨在评论个别公众人物的私生活,而是希望透过-些大众关注的事件,带出关于情绪病的重要议题供读者思考。

撰文:医善同行医学顾问、精神科专科医生蔡永杰

医善同行医学顾问、精神科专科医生蔡永杰。

由于多种复杂的心理及社会原因,一般来说,情绪病患者并不愿意他人得知自己患病及其病情,但同时也会感到孤独、渴望得到关注和慰问。有些人会选择透过互联网及社交媒体抒发感受,但是很少人意识到,互联网媒体并非一个合适的渠道,谈论私人事情。

因为客观事实告诉我们,互联网上的人大多互不认识,他们的社会背景,心理状况,以及动机意图均大有不同。所以,我们很难预测他们的理解和反应。一些嘲讽谩骂的评论,例如说当事人“attention seeking”或“乞求怜悯”等,不单只未能令当事人更加明白自己的状况,反而会造成更深的伤害。

有些人会选择透过互联网及社交媒体抒发感受,但是很少人意识到,互联网媒体并非一个合适的渠道,谈论私人事情。(getty images)

情绪病患者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及支持,过程并不容易。正如当医生初次接触患者,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及场合,与患者建立互信,才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的真正需要。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内心郁结及困扰,未必能单靠片面的交谈、互不相识的留言,就能够让旁人理解、明白及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最近,乐坛巨星李玟小姐不幸离世,对笔者的病人带来不少冲击和影响,笔者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和感受。尤其是那些听着CoCo歌曲成长的病人,他们都说:“CoCo平时这么阳光、有活力,又爱在镜头前笑,这事情怎可能会发生在她 身上﹖”随之而来的就是:“连CoCo 也会这样,我又可以怎样?”

当笔者安抚了病人的情绪后,会尝试作出以下回应:“CoCo是一位专业的艺人,演出是她的工作及事业,所以她自然会选择在状态比较理想的时候,才去演出及面对观众。然而,这并不代表她私底下没有自己的烦恼、困惑和情绪。除了她自己及真正认识她的人,外人实在难以了解她的实际状况。”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内心郁结及困扰,未必能单靠片面的交谈、互不相识的留言,就能够让旁人理解、明白及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资料图片/王译扬摄)

另一个笔者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是,当一个人决定束自己的生命,会否在事发前告诉别人﹖答案是“不一定”。但是如果当一个人提出了(甚或重复地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们必需认真地对待,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对他们有另外的想法。在网络世界𥚃面,有些人可能会尝试用激将法,试图挑战及改变他人想法,有时候可能会十分危险。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和际遇,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不一定同样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希望读者多关心、爱惜身边人,再难的事总有解决方法。(Getty Images)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和际遇,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不一定同样地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让医生们关注的是,每当有报道关于公众人物选择自我结束生命的时候,总会对一些有相近想法的人带来冲击。市民大众以至传媒,如何小心地处理这方面的讯息,非常重要。

今年很多涉及精神健康的事情备及关注,希望读者多关心、爱惜身边人,再难的事总有解决方法。

“01医务所”与慈善团体【医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于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医善同行举办的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医善同行会以专业团队的运作方式,致力提高赞助人与赞助机构的信心,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目标。

网站亦会为巿民提供正确的医疗资讯;并举辨不定期的医疗健康讲座和义诊,同时积极与其他社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协作,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