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两份中俄联合声明:习近平与普京如何定义“上不封顶”?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3月22日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元首签署《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两份文件,成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的时代注脚。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在对俄关系上有所低调,多次强调彼此“合作不结盟”。但自2020年起,中国官方开始用“上不封顶”、“合作无上限”等词形容中俄关系,昭示了两国战略协作的深化。2021年1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受访时称“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同年3月的两会记者会上,王毅再称“中俄合作不封顶”。

无独有偶,同时期的俄罗斯亦有类似表述。2020年10月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上,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又译普丁或蒲亭)被问及“中俄之间是否有可能建立军事同盟”时,语带暧昧表示“任何事情都是可想象的”,引发不少讨论。2021年1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在年度记者会上谈及中俄关系时,也表示中俄协作永无止境。

2022年起,“上不封顶”的存续成了舆论焦点。2月4日,普京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媒体采访,称“中俄关系上不封顶,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然几个礼拜后俄乌战争爆发,不少外国媒体纷对“上不封顶”说文解字,认为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甚至直接参战,但现实并未照此剧本发展,故不少分析又转而预测“上不封顶”可能成为过去式,中俄关系或将生变。

平心而论,“上不封顶”这一表述并非空泛之言,却在实务层面留下不少诠释空间,不仅外媒借此大加揣测,中国舆论场同样莫衷一是。简言之,中俄都需要一个机会,向外界展演“上不封顶”的发展方向与边界,而观察此次中俄发布的两份联合声明文件,便可谓是对“上不封顶”的再定义。

图为2023年3月21日,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的酒会结束后,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同离场。(Reuters)

中俄交好的发展方向

首先,由此次联合声明可见,促进中俄经济合作仍是“上不封顶”的重要板块。

回顾此前中俄多份联合声明,从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到2021年6月28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的联合声明》、2022年2月4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便可观察到这一趋势:2001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仍聚焦化解双方的边界争议、军事不互信;2021年、2022年的两份联合声明便已触及发展战略的对接,包括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强调“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并行不悖等。

而此次《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的诞生,也可在历次联合声明中找到痕迹:其一,2030年这一年份,是源自中俄近年持续提及的“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表述,其首次出现在201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中,之后的各份联合声明便皆提及此目标,此次不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有提及,更特别独立出了《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这份文件,显见中俄对此目标的重视,也折射两国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战略协作稳定的意愿。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克里姆林宫一同祝酒。(Reuters)

其二,《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中的八个重点方向,同样可在历次声明中找到共鸣,例如“巩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承继了2013年的“构建牢固的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2016年的“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建立长期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在双边贸易、投资、贷款和其他经贸往来中适应市场需求稳步提升本币结算比重”,源自2019年的“提高外贸合同中使用本币结算的份额”、2021年的“支援在双边贸易、投资和信贷等领域扩大本币计价结算”。

“发展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则与2013年的“加大《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力度”、“加强中国货物经由俄罗斯铁路和远东地区港口过境运输合作”,2016年的“积极运用‘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和‘长江-伏尔加河’模式的经验”,2019年的“落实好双方《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落实好《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一脉相承。

除了经济外,在“确保两国周遭区域稳定”上达成共识,同样是“上不封顶”的重要展演。

此次《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到了以下几个中俄周遭区域话题:双方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及相关核动力潜艇合作计划对区域战略稳定产生的后果和风险表示严重关切、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双方对朝鲜半岛局势表示关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为地区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双方愿加强合作支持中亚国家维护本国主权、反对外部势力推行“颜色革命”。

习近平2023年3月21日抵达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举行正式会谈。(Reuters)

其实上述区域议题多非首次出现,例如双方对AUKUS的严重关切,在2022年的联合声明便曾出现过;对中亚的支持,最早出现在2016年的联合声明,但彼时中俄双方的关注点还包括阿富汗问题,现在则更多聚焦域外干扰;对“颜色革命”的反对,则首次出现在2022年的联合声明,“中俄反对外部势力破坏两国共同周边地区安全和稳定,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反对‘颜色革命’,将加强在上述领域的协作”。

而由上述趋势可见,伴随近年中美、美俄关系走低,中俄其实早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就已在印太、欧亚两方向的地缘议题上达成共识,传递反对美国介入的政治意向。此次双方更是首度在联合声明中提到,“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为地区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具有合作潜力”,显然有意深化维系“欧亚-印太”稳定的既定目标。

简言之,观察此次签订的两份联合声明文件,可以发现经贸交流、区域稳定两大场域的协作,仍是中俄关系“上不封顶”的重要核心,并未因战争爆发而改易。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在克宫一同祝酒。(Reuters)

有突破也有边界

但在既定协作方向外,此次联合声明亦展演了“上不封顶”的新突破与边界。

突破主要体现在关于中东的论述上,声明中如此表述,“双方主张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支援地区国家加强战略自主,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热点问题,反对干涉地区国家内部事务。双方欢迎沙特和伊朗通过对话实现关系正常化,支援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全面、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支持叙利亚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推动由叙人主导、叙人所有的一揽子政治解决进程。主张维护利比亚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推动由利人主导、利人所有的一揽子政治解决进程。双方将就各自提出的海湾地区安全倡议加强沟通对接,携手构筑海湾地区集体安全架构”。

其中,巴勒斯坦议题并非首次出现,2019年的联合声明中亦可见双方强调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地区诸多问题的根源,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具有发展前景的巴勒斯坦国。叙利亚问题则两次出现在2016年、2019年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声明,支持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呼吁通过政治外交途径,通过不设前提条件和没有外部干涉的叙内部各派广泛对话,尽早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停止叙内部武装冲突”、“叙利亚问题只能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根据安理会第2254号决议,重申支持叙利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尽快启动宪法委员会工作,通过联合国推动的‘叙人主导、叙人所有’的包容性政治进程,寻求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政治解决方案,中俄欢迎阿斯坦纳担保国在改善叙利亚局势方面所作努力”。

习近平2023年3月21日抵达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举行正式会谈。(Reuters)

而此次的新突破,在于利比亚与海湾方向的新论述。利比亚的性质与叙利亚议题类似,皆是经历多年内战后,各方发现已不容易用军事手段实现宏观战略目标,故自2022年起转为巩固僵持现状,降低冲突烈度、实现停火。而因俄罗斯在两大战场皆有军事存在,停火等于默许其影响力扎根当地,故其冻结冲突的希望,与中国向来对中东内战劝和促谈的立场不谋而合。

海湾方向的新叙事,则昭示了中俄“上不封顶”的战略协作,可能在美国退出中东的时代背景下,在海湾地区家发挥作用。其中,沙特与伊朗复交一事,中俄皆十分乐见,中国身为沙特、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与原油出口市场,本就不欲海湾地区出现对峙;俄罗斯则与伊朗在叙利亚有地缘协作关系,与沙特在OPEC+等能源场域存在合作空间,自然同样希望海湾地区两大强国降低冲突。此次声明中提到,“双方将就各自提出的海湾地区安全倡议加强沟通对接,携手构筑海湾地区集体安全架构”,显然中俄已在构建海湾集体安全上进行协调,可以视作在印太、欧亚方向上,两国战略协作“上不封顶”的新突破。

但此次声明中亦透露了两国合作的边界,那便是在乌克兰议题上。声明中如此表述,“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档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双方指出,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拱火浇油。双方强调,负责任的对话是稳步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为此,国际社会应支持相关建设性努力。双方呼吁各方停止一切促使局势紧张、战事延宕的举动,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双方反对任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

习近平2023年3月21日抵达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举行正式会谈(Reuters)

从上述文句来看,俄方对于中方所提《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表示欢迎,但观察声明的论述重点,还是聚焦“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也就是中方十二点立场文件中的第二点“摒弃冷战思维”,强调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这应是中俄取得共识的部分;但写在十二点立场文件中的第一点“尊重各国主权”,便没有出现在此次联合声明中,虽说文件在论及乌克兰议题时提到,“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却显然是对第一点原文的模糊处理,即“公认的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严格遵守,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切实保障”。

而这一现象,体现了中俄在解决乌克兰议题的部分外显立场分歧。对俄罗斯来说,实控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四地,是其谈判底线,就算不受国际承认也无所谓;但中国的思维与过往的默克尔(Angela Merkel)相对类似,即不可能挑战现有国际法规范,承认俄罗斯支解他国领土具有正当性,但也不会让这一事件影响两国关系,中国在2014年时便不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拥有主权,如今自然更不会承认顿巴斯等地属于俄罗斯。

换言之,“上不封顶”不包括为俄罗斯占领乌克兰一事背书,此次中俄应是经过协调,在俄方表示不能完全采纳十二点立场文件的第一点,中国又强调自己不欲挑战国际法的情况下,隐去了“尊重各国主权”的表述,留下“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的折衷字句。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一同祝酒。(Reuters)

但这也表示,若中国要斡旋俄乌停火,“尊重各国主权”仍会是相当难处理的问题。在乌克兰已寅吃卯粮、西方军援不会永远不断、俄罗斯又铁了心要打消耗战的情况下,“原地停火”应是不完美但相对务实的选项,只是这就意味着默许俄罗斯实控占领地,但中国基于不愿挑战国际法的外显立场,自然不能扮演“劝乌克兰割地”这样的角色,换言之,届时可能需要欧美等其他国家做这一工作,或乌克兰自己放弃这一底线,如果俄罗斯坚持不退的话。但“维持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同样是欧美各国的政治正确,其或许反倒希望由中国来扮演“黑脸”,好让自己独善其身,故寄望欧美的难度同样很高。

但无论如何,通过此次出访与签署两份联合声明,中俄确定将继续“上不封顶”的发展方向,深化经济与地缘的战略协作,并可能在未来更多参与中东海湾的安全与稳定事务。俄乌战争的解决虽然困难,但中国不会为此放弃坚持国际法的外显立场,俄罗斯对此表示理解,也体现在了联合声明的字里行间。在可见未来,中俄互动不受第三方与战争裹胁,或许就是“上不封顶”的时代真意。

习近平如何定位其访俄之旅?

习近平称“此次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

中俄联合声明如何处理乌克兰问题?

声明提到乌克兰的只得一段:“双方认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双方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为谋求军事、政治和其他优势而损害别国的合理安全利益。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档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双方指出,解决乌克兰危机必须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并防止形成阵营对抗,拱火浇油。双方强调,负责任的对话是稳步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为此,国际社会应支持相关建设性努力。双方呼吁各方停止一切促使局势紧张、战事延宕的举动,避免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双方反对任何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