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巴士电动化遥遥无期 政府新招欠奉

撰文: 李耀宗
出版:更新:

政府早年曾将“全港使用零排放巴士”列为施政目标。2012年,曾荫权于《施政报告》要求各大专营巴士营办商尽快引入电动巴士,并拨款1.8亿元全额赞助业界购置36辆电动单层巴士作先导试验,但试验进行多年,仍然未有重大成果。理大去年发表有关在港推行单层巴士和小巴电动化的可行性研究,建议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包括交通部门、运输业界、电力公司、电动车及电池制造商的“五方平台”—要零排放电动商用车顺利落户香港,政府还有甚么要做?

梁振英任内推动多项措施改善路面空气质素,包括全面淘汰老旧柴油商业车、资助巴士公司赚买电动车,可惜运行初期有不少故障,部分要回厂维修。(资料图片/江智骞摄)

政府早年曾将“全港使用零排放巴士”列为施政目标。2012年,曾荫权于《施政报告》要求各大专营巴士营办商尽快引入电动巴士,并拨款1.8亿元全额赞助业界购置36辆电动单层巴士作先导试验。目前全港有32辆电动巴士领牌,其余则尚未付运到港,或有技术和路线配套问题尚待纠正,才能投入服务。

本港专营巴士行车时间长,同时须在炎热气候下持续提供空调,极大考验电动巴士的续航力。九巴和龙运巴士当年获资助购置22辆电动巴士试行七条路线,但目前仅有16辆投入服务。

九巴传讯及公共事务部副主管林子豪回应记者查询时指,按现时数据推算,电动巴士的燃料效益确实较柴油巴士佳,但单次充电续航距离仍与柴油巴士相差甚远,目前仅能行走短中距离路线。他强调必须增设更多供电设施,才能支援电动巴士于长途路线全日营运。

林子豪强调,政府必须增设更多供电设施,才能支援电动巴士于长途路线全日营运。(资料图片)

林子豪提到,九巴早于2012年申请在沙田市中心巴士总站和邻近多个大型屋苑,设置变压器和高架充电设施以运行电动巴士,但碍于申请程序涉及运输署、路政署、机电工程署、区议会、电力公司等多个部门及机构,甚为繁复,加上附近居民反对,有关工程须延至2015年底方获发施工许可,至去年3月才完工以试行电动巴士。

翻查资料,九巴在2014年计划新设电动巴士路线,服务当时新入伙的启德启晴邨、德朗邨一带,方便居民接驳港铁站进出市区,然而由于当区道路部分转角位过窄,不足以让车身较柴油巴士长的电动巴士通过,加上充电设施因设计问题无法顺利安装,有关路线需待路政署完成道路扩阔工程、生产商回收充电设施重新设计后,才能在去年年中顺利通车。

林子豪强调,本港巴士转用更洁净能源是大势所趋,惟九巴目前未有计划增购电动巴士,主要顾虑来自电力供应方面,“机件故障均属初期磨合问题,但如果巴士车队全面电动化,不只要路线沿线充电配套安排妥当,收车后各车厂亦会有数百辆电动巴士同一时间充电,对电网负荷甚大”,期望政府未来提升社区供电网络配合。

九巴于启晴邨一带新设高架电充电设施,试行电动巴士。(九巴图片)
+1

普及电动车 政府不能抽身

今年4月,自由党航运交通界立法会议员易志明向政府提交“推动电动车普及化”议案,促请当局大幅提升公共中快速充电器比例、强制要求新建商住楼宇配备充电设施,并设立电动车电池回收重用制度,为业界转用电动商用车增添诱因。

政府在兴建充电设施上欠规划,令不少欲购电动车人士却步。(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然而,时任署理环境局局长谢展寰其后回应指,政府一贯方针是鼓励电动车车主在居所、办公室等适当场所作日常充电,公共充电设施仅属“辅助性质”。至于电动商用车未能在港普及,他认为是受电池生产成本高昂、使用年期短、蓄电量低、充电时间长等技术因素影响,未能完全配合本港营运模式所致。

理大去年发表有关在港推行单层巴士和小巴电动化的可行性研究,建议政府参照内地、英国等地经验,牵头建立一个包括交通部门、运输业界、电力公司、电动车及电池制造商的“五方平台”,共同制订符合本港营运要求的电动车技术应用方案,同时扩展社区充电网络,再辅以长期税务优惠,降低业界购车及营运成本。报告指出,商用电动车普及“与政府政策和支持力度息息相关”。

伦敦Low Carbon Vehicle Partnership机构为业界转用电动车,制订完善技术及政策方案供市政府参考。(Low Carbon Vehicle Partnership图片)

深圳市政府2009年起,每年投放5亿元人民币推广电动公共交通服务,包括向营办商提供等于市价六成的购车资助,并对每辆年内行驶满六万公里的电动公交车提供年度营运津贴,吸引业界“弃油取电”。当局亦逐步收紧对商用燃油的油价补助,改作资助电动车、电池及充电设施制造商改良车辆及相关设备的设计,例如为充电设施紧张的地区研发新型多支式充电桩,可供多辆电动公交车及私家车同时充电,以解决难觅地兴建公共充电站问题。

伦敦交通局则在2003年筹组Low Carbon Vehicle Partnership机构,致力透过城市规划及税务优惠政策,改善市内电动商用车营运环境,同时为当地运输业界牵头,与比亚迪、ACL等多家电动车制造商合作试行新型电动巴士及充电系统,目标是在2020年或之前将市内所有单层巴士替换成电动巴士。

学者:政府“交完学费就算”

领导是次研究的理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退休副教授熊永达表示,大部分曾参与本地试验的电动商用车,其续航力、性能均出现“水土不服”情况,当局理应综合试验结果和业界意见,与制造商商讨改良车辆设计,或者提升公共充电配套,“但是政府两样均没有做,仅是‘交完学费就算’,未有积极跟进,使原先的‘零排放’政策承诺,沦为空头支票。”

熊永达认为,政府应综合试验结果和业界意见,制订适合本港环境的电动商用车应用方案。(欧嘉乐摄)

针对本港营运模式和环境特点,熊永达建议,政府长远可考虑就巴士、小巴等沿固定路线行驶的公共运输车辆,全面引入兴建相对容易、沿高架电缆充电的超级电容器系统,并就的士、货车等商用车引入充电较快的新式钛酸锂(LTO)电池,以解决业界过往常用的磷酸铁锂(LFP)电池充电时间过长问题,“前提是政府愿意主动增建更多公共快速充电设施,以及为营办商拆墙松绑,简化申请增设充电器手续,才可提升业界信心。”

综合各方所见,电动商用车在港不普及,固然与车辆性能尚有不确定性、电池技术有待进步、充电设施有限制相关,但在技术问题以外,症结仍然是政府欠缺推行决心。

《施政报告》对于推动业界广泛使用电动车并无新举措,或反映当局未有重视商用车污染祸害。本港电动车相关政策、基建多年来了无寸进,甚至落后于全球逐步取缔燃油汽车的大趋势。上述思维一日不改变,要根治路边空气污染问题、降低对港人健康威胁,仍是遥不可及。

本港电动车相关政策多年来了无寸进,难以根治路边空气污染问题。(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延伸阅读:【施政报告】有政策无配套 商用车业界拒用电动车

【施政报告】减排政策无突破 环团忧治标不治本

上文节录自第13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15日)《有政策无配套 业界拒用电动车 商用车“弃油取电”沦空谈》。

更多《香港01》周报​施政报告相关文章:【施政报告】请勿在平行时空与大众同行—香港01致林郑月娥公开信【施政报告】有政策无配套 商用车业界拒用电动车【施政报告】减排政策无突破 环团忧治标不治本【施政报告】拨40亿搞“再工业化” 单一产业结构问题就能解决?【施政报告】港缺乏工业体系支撑 再工业化似是白纸上画新图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