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港理学》科大理大深度游 科学解释“共振桥”、红砖|开卷乐
《我港理学——香港今昔未来微科学》讲述科学与香港景点的关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系毕业生林欣虹,数年前与同学们一起创立社交媒体平台Inscie,以浅白又有趣的方式讲解不同生活现象。Inscie七位成员都出身自科技大学,就让他们带大家游历科大,认识科学。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我港理学》—科大漫步理科路
科技大学深度游
〈科大漫步—校园四大景点科学深度游〉一文中,作者白泓先介绍在科大广场中央的“时间之轮”雕塑,由于外表火红外观像一只火鸟,被科大人戏称为“火鸡”。雕塑中心部份其实是一座日晷,因地球自转运动,晷针的倒影随著太阳投射角度改变而移动,如旭日东升影子会指向西,日落西山影子会指向东,古人便利用这特点制作日晷测定时间。现实上,火鸡和一般日晷一样,显示出的太阳时间与标准时间存在一些误差,这一点书中亦有解释。
科大第四座宿舍旁有一个荷花池,但现时池水混浊,荷花不再,只剩蚊虫和数条鱼,科大生称它做“蚊池”。相传宿舍集体游戏落败的宿生需要接受“跳蚊池”这个传统。作者在介绍景点的同时,问读者︰为何海水是蓝色,池水却是绿色?原来水分子吸收红光后,反射光线呈蓝色;惟水量少便不足以改变颜色,而池中藻类大多含有叶绿素也使池水变绿。
科技大学原来一步一惊喜。研究生宿舍和主校舍之间有一条“共振桥”,看似摇摆不定十分脆弱,但正因为这种结构才能令震动产生的能量有效消散,从而确保结构安全。相信不少大学生听毕上述介绍后,在经过上述地方时,会驻足思考一番。
理大红砖冷知识
书中亦有提及香港理工大学。红砖是香港理工大学一大特色,1972年加籍日裔建筑师木下一采用了红砖独特建筑,奠定了理大现时的模样,理大学生会评议会更于2022年改名为“红砖社”,足见红砖的重要性。红砖引起了另一名作者林欣虹的兴趣,于是她写了〈理大红砖—制砖好与坏在乎工艺与生态〉。为何砖头是红色?原来是砖头“氧化”时,中铁原子的电子被氧原子抢走,产生了赤红色的铁锈。氧化铁作混凝剂占砖头7%,防止其他组成物质松散,经烧制后便形成红砖的颜色。
当黏土被加热至摄氏五百度会“砖化”,黏土会到达物质改变的临界点而产生化学反应,因而变得凝固且不再溶解于水。这样当然不足够,砖头有可能因为温度下降收缩或急速加热破裂,需要循序渐进地加热至摄氏一千度以上,令黏土完全结晶化,这样才能够制造出坚固的红砖。由于红砖需要大量燃料和能源,因此近年有些国家禁止擅自使用红砖起楼,也出现了免烧工业砖取代红砖的现象。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冯杰、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生活中处处也有科学,只看你有没有一种科学的态度。书中亦讲解了惊螫为何要打小人、黄大仙烧香背后的科学原理等,有待读者去发掘。而《我港理学》介绍香港各处特色地方,读者可以从中学习理科知识,真正做到我讲你学。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