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2022|十本“忆写香港”新书推介︰历史、文化、建筑、饮食

撰文: 卫尔良
出版:更新:

今年书展以“历史文化 ‧ 城市书写”作为年度主题,并以“从香港阅读世界:忆 • 写香港故事”为点题,向读者推介以香港的历史文化及城市风貌为题材的书籍及文化作品,希望透过书籍引领读者穿越历史时空,细味无数个香港故事。

以下为大家介绍“书展2022”十本有关“香港书写”的新书。

【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由中华书局提供)

此书收录逾七十位香港建筑师的作品,附大量精彩照片,透过访谈,分享这些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到人生经历,以感性的文字诉说藏于城市一隅“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筑故事”。全书按地区分为七章,每章附详细导读,帮助读者了解各区不同建筑的巧思和美学。读者随文字游走,可从建筑、艺术及生活中,领悟“纵非主流,无阻细水长流”的涵义。

书目:《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筑故事》
作者:冯永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图片由中华书局提供)

城市是什么?文化是什么?城市如何文化?

本书探讨城市文化,提出“文化系统”、“文化指数”、“文化地图”及“文化空间”等概念,解构城市文化的各种要素。作者选取了十四个著名城市,深度考察它们怎样成为独特的文化都市。最后,作者走访香港各区,探索各自的文化特质,对香港未来的城市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建议。香港如何“文化”?读者可以透过本书,与作者共同思考未来香港的城市文化发展。

书目:《城市如何文化》
作者:茹国烈
出版社:中华书局

资深传媒人郑明仁,人称“老总”。嗜书如命的他,藏书数以万计:武侠小说、三毫子小说、庙街文学、报章杂志、珍稀手稿……老总买书,自言是中了毒、迷上瘾。他走遍无数书店,又与不少名家作者结下不解之缘。香港曾经是读书的福地,在一堆堆旧书刊里,除了纸香墨润外,还有历史的芬芳余韵,所以老总猎书半世纪后,决定公诸同好,诚邀大家一起回味那些年的文化足迹。

书目:《香港文坛回味录》
作者: 郑明仁
出版社:天地图书

(图片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香港是中西交通枢杻,自开埠以来即是前往欧美的中转站,不少亚洲人都经此远赴重洋。本书即收录二十位在战前曾经访港的日本名人,除介绍其生平外,更历述各人在港行状。这些名人中不乏文坛泰斗、军政要人、王公贵胄、宗教领袖等,透过他们的眼睛,读者可以窥见旧时香港社会面貌,认识近代香港和日本的交流历史。

书目︰《炉峰樱语︰战前日本名人香港访行录》
作者: 黄可儿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图片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但尚未发现任何一种比石头更能长久保存信息的载体。这些沉默的见证者静静地立在香港的角角落落,无声地讲述属于自己的往事。知名学者萧国健教授多年间访古探幽,足迹遍及港九、新界及各离岛,深入查考本港碑刻及其背后的历史。全书分为史前石刻篇、摩崖石刻篇、棋盘石刻篇、界石篇、纪念碑石篇、奠基石篇共六部分,对读者了解香港各区的历史文化颇有助益。

书目︰《石头上的香港史》
作者︰萧国健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图片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香港开埠后,英国人、犹太人、巴斯人及华人均在商业上不断取得突破,但拥有“近邻”优势,且早已是华洋中介的澳门土生葡人,却表现得“欠缺商业活力”,有学者更指“当华人各自在汪洋大海中争相畅泳时,葡人则似是受困于一潭死水之中”。

作为人口仅次于英国人的香港非华人族群,澳门土生葡人能操多种语言,且了解华洋文化,发展上具有多重优势,可他们却对从商兴味索然,宁可选择成为文员阶层;小部份选择创业的,则未能如其他族群般屡败屡战,结果未成一篑而止,鲜见有人能创造自己的商业王国。

布力架家族五代人的故事,或许正是土生葡人在港发展的典型例子。这个家族来华历史悠久,由澳转港时亦占尽先机,且人多势众、教育水平较高,做事细心勤劳……可哪怕他们在不少领域取得成就,亦拥有相当影响力,却未能在香港商业史上留下突出痕迹。

书目︰布力架家族:澳门土生葡人在港五代发展传奇
作者︰郑宏泰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图片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市民生活质素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路政署资料显示,本港目前有超过一千条行人天桥及行人隧道,而行车天桥及桥梁亦也过千,数量冠绝全球,成为香港的独特的城市风景。

本书以“香港:天桥城市”为主题,从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的角度,先宏观阐述香港城市空间的现况,和香港逐步成为天桥城市之过程;再走进各个社区观察天桥网的规划和设计上的优劣、行人使用习惯、与社区的关系等;然后,参考外地天桥案例,分享值得学习的地方;最后提出会否有天桥以外的替代方案的疑问,讨论以改善街道行人环境的世界趋势。

书目︰《天空之城:香港行人天桥的观察与想像》
作者︰胡汉杰、陈智峰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图片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相隔近十年,“筑觉”系列重回香港。

十年来香港的建筑面貌不断更变:慈山寺建成并向公众开放;中环街市完成活化工程成为文化生活场地;西九龙铁路站落成通车;尖沙咀海滨旧新世界中心也改建成了“维港文化汇”,星光大道重开,并有了新地标K11 Musea。当然还有最瞩目的西九文化区逐渐成形,戏曲中心、M+、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陆续开幕。

除了以上大型话题性建筑,还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建筑,如车公庙体育馆、屏山天水围文化康乐大楼、启业运动场、污泥处理厂T.Park等,摆脱旧有的公共建筑设计手法,起用更亲近优质生活的环保建筑概念。另外大部分人不会留意的国际厨艺学院、芝加哥大学香港分校、珠海学院,以及九龙塘宣道小学加建的音乐厅,都令人眼前一亮。

建筑游人继续关注香港建筑的发展,除了游走上述新建筑,还补充了不少保育建筑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再多花些时间通过香港的建筑,重新认识我们的香港。

书目︰《筑觉VI:筑游香港》
作者︰建筑游人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图片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作者遍尝大江南北、中西欧亚各菜系,修炼成有品味的尝食者。

在《香港谈食录——环宇美食》中,滋味遍及日、韩、印、意、法、南美,以至分子料理等创意菜式。甫进餐厅,已是一场感官体验的开始。先感受环境的氛围,然后才开展探寻餐厅的历史脉络,继而探讨菜系的特质;从各主厨对食材的掌控,以及将烹饪技巧融会贯通的功架,会慢慢感受到每一道菜是如何建构成餐厅的主题故事。

作者就是有这种说故事的能力,以笔墨传递阅历知识、视觉体验,以及食味想像。

书目︰《香港谈食录——环宇美食》
作者︰徐成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图片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香港向来被誉为“美食之都”,百多年来各式各样、不同层次的佳肴美食,甚至珍馐百味、西洋食品等,都能够在香港品尝到。由大小茶楼、小馆、大牌档的点心、小菜、粥粉面饭,烧腊店的“斩料”烧味,饼店的新鲜面包饼食,茶室的西式食物、饮料、雪糕,街边小贩的小食及糖水,私房菜馆的蛇羹、香肉,酒家的“满汉全席”,以至米舖、茶叶庄、酒庄、士多出售的食品,琳琅满目,令人大快朵颐。

《回味无穷——香港百年美食佳肴》以主题形式介绍香港的历史,透过逾300幅图片以及报刊文献,记录香港百多年来令人勾起无穷回忆、却已消失的美食,并反映不同时期市民的饮食潮流。

书目︰《回味无穷——香港百年美食佳肴》
作者︰郑宝鸿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