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师之奏鸣曲》4K修复版 经典重现再次触动人心|何故专栏

撰文: 何故
出版:更新:

《礼仪师之奏鸣曲》真摰动人,悦目窝心,散场后仍然充满余韵,4K修复,经典重现,再次感动。

《礼仪师之奏鸣曲》由泷田洋二郎执导(电影剧照)

《礼仪师之奏鸣曲》由泷田洋二郎执导,小山薰堂编剧,久石让配乐,两大影帝本木雅弘和山崎努主演,其他演员包括广末凉子、余贵美子、吉行和子、笹野高史、杉本哲太、峰岸彻。电影于2008年在日本上映,翌年勇夺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横扫日本电影金像奖10项大奖。

《礼仪师之奏鸣曲》讲述大提琴手大悟(本木雅弘 饰)失业后偶然机会转职送别先人的礼仪师(电影剧照)

《礼仪师之奏鸣曲》缘于本木雅弘在印度旅游时在恒河沿岸看到一场葬礼,让他深有感触,他回国后在阅读大量的死亡主题书籍后,对青木新门的回忆录《纳棺夫日记》产生了兴趣,觉得这个故事很适合拍成电影,登门拜访以诚意打动原作者,获得授权而筹拍,从而成就了日本电影的不朽经典。

《礼仪师之奏鸣曲》讲述大提琴手大悟(本木雅弘 饰)失业后,与妻子美香(广末凉子 饰)一起离开东京,回到山形老家,在母亲遗物的故居中重新生活;误打误撞之下,他应征了NK Agent的“旅程归途助理”(旅之お手伝い)一职,但其实是送别先人的礼仪师,负责在葬礼上清洁遗体和整理仪容等工序的入棺仪式,而公司名称的“NK”,则是日文“纳棺”(No-Kan)。大悟为了生计,只好接受此遭人白眼的忌讳工作,为了令妻子安心,欺骗她是“冠婚葬祭”相关的工作。大悟由起初抗拒到接受,逐渐敬业乐业,更辗转揭开了人生的新一页……

导演透过纳棺仪式,来让一个个崩坏了家庭再生。(电影剧照)

《礼仪师之奏鸣曲》以东京以外的纯朴乡镇为背景,有种远离繁嚣的恬静,配合山形县四季分明的美丽风景,在生离死别之间探讨爱的真谛,泷田洋二郎透过一场场的纳棺仪式,来让一个个崩坏了家庭再生,令每一位家族成员再次明白亲情的意义,包括男主角终于重遇离家出走多年、印象已变得模拟的父亲(峰岸彻 饰),让观众明白“礼仪师”这份职业的真正意义。

《礼仪师之奏鸣曲》的主题看似沉重,却拍得庄谐并重,笑中有泪。(电影剧照)

《礼仪师之奏鸣曲》的主题看似沉重,导演泷田洋二郎却拍得庄谐并重,笑中有泪之余,也在轻描淡写之间,跟观众分享了这个神秘行业的专门知识,特别是大悟拍摄宣传短片的一段,而大悟为“伪娘”准备纳棺的那一场,便充满了黑色幽默,不只让我们知道日本死者化妆是分为男妆和女妆,也表现出老板的临危不乱和稳重老练,但最爆笑的一幕,肯定是他面试大悟时,仿佛是随意地问了他一句“会否努力工作?”便正式雇用,令人拍案叫绝。

电影让观众明白“礼仪师”这份职业的真正意义。(电影剧照)

《礼仪师之奏鸣曲》的魅力所在,除了两位出色的男演员,久石让将剧情升华的动听配乐,绝对是功不可没,本片有很多留白的空间,久石让的音乐可以让观众联想到更多画面没有的东西,甚至连系到自身的经历,成功为充满死亡色彩本片赋予灿烂的新生命。本片是泷田洋二郎跟广末凉子在《秘密》再次合作,在大银幕上重遇当年仍然清纯可爱的广末凉子,实在令人唏嘘……

本片是泷田洋二郎跟广末凉子在《秘密》再次合作(电影剧照)

《礼仪师之奏鸣曲》在《破。地狱》大收旺场,甚至成为社会现象后,开始被拿来互相比较,同样是日最后解开两代人的心结,“奏鸣曲”对比“最后的舞”,看似是殊途同归,却存在根本上的差异,除了是文化和宗教上的分别,更涉及两地殡仪业界的营运模式,实在难以对等地作出比较。

《礼仪师之奏鸣曲》4K修复版(电影海报)

《礼仪师之奏鸣曲》的重点,也许正是英文片名“Departures”,充满诗意地代表死者的“离开”和“出发”,大悟和老板佐佐木生荣(山崎努 饰)都是“送行者”。而且,就像片中大悟父亲跟他的“石头信”,很多事物都是尽在不言中。

(专栏“何故火锅馆”每星期刊出,标题由编辑撰写。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何故,内向、忧郁而文静的作家,已推出超过 20 本小说。从电影和打边炉领悟人生道理。

更多艺文评论文章,可参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