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长洲》从熟茶、糖公仔 看一代代长洲人手艺与坚持|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听说长洲》是一本以长洲为题材的中英双语图文集,书中分了“渔”、“食”、“两代”和“艺”四部份,合共访问了25位不同行业、年龄和身份的长洲人。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听说长洲》(下)——长洲两代人的故事

《听说长洲》(书封)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熟茶发酵技术传承

“两代”的章节中,收录了长洲不同世代岛民的故事。编辑之一的余知乐分享,本身并无打算将“两代人”独立成章,但走访不同街坊街里后,渐渐产生这个想法,“我们发现‘岛二代’、‘岛三代’是个非常有趣的题目,他们在长洲成长,之后出外打拼,才发现还是想回岛继承祖业或创业。”她形容这群新世代是回归长洲:“这个章节,写他们如何看待父母和事业,这个视角尤其珍贵。”

长洲福华茶庄(ke_he_tat/IG)

其中<“熟茶之父”创福华茶庄 女承父业 毋忘初心>一篇,记录了一所茶庄的传承故事。茶庄的创办人是有“熟茶之父”之称的卢铸勋,他发明了熟茶发酵技术,让生茶变成熟茶的时间,由至少三年缩短至半年。为何卢铸勋会发明这种技术?故事要追溯至一九四五年二战结束时期,当时的红茶无论在销量和价格都比青茶高,于是他着手研究将青茶发酵成红茶的技术。他将青茶加水后,再用麻袋覆盖、发酵,青茶经过数次“反堆”后转红,待到七、八成干后,再放进货仓内焗,便可缩短发酵时间。一九五四年,卢师傅带着独门袐方来港,与友人在长洲创立“福华号”。

卢铸勋长女黄太十三岁便开始打理店舖,后来因妈妈早逝,加上父亲年迈,于是她继承父业。如今,卢师傅经已离世,黄太忆述爸爸时仍有泪光。她坚持守护祖业,不时穿着围裙亲切地招呼客人。现时店舖除了坐地茶柜,还有一张放满毛公仔的沙发。

钻研传统糖塑

在长洲人称“糖人”的艺术家杜焕(Sugarman HK /IG)

除了两代人的情外,在“艺”的章节中,则提到艺术家对长洲情有独钟,盼凭着自己的手艺,传承长洲的文化。<艺术家杜焕 承继传统工艺>一文中访问了人称“糖人”的艺术家杜焕,他在长洲住了二十年,自幼就爱制作“糖公仔”,常常躲在师父们背后偷师。多才多艺的他除了钻研传统糖塑外,还会做扎作,更曾做过太平清醮的麒麟头。访问中,他提到现时靠此工艺赚不到大钱,惟大时大节才开店,旨在为长洲节庆增添气氛。

与街坊“打牙骹”

要完成《听说长洲》,余知乐花上许多时间与街坊交流(unsplash)

余知乐感叹成书过程漫长,由写作翻译到制作出版,中途更遇上新冠疫情,最后历经数年才能成书。她形容长洲街坊健谈,但要建立彼此的信任也花费不少功夫,她道:“通常要和街坊‘打牙骹’,打好了关系,他们才会信任你,放心交故事给你。”另一位编辑何光亦感触良多,她指部份受访者渴望看到自己的故事“出街”,可惜他们未等及出版便辞世了。可幸的是其亲朋好友依然感激,有人曾记录过他们的故事。

《听说长洲》让读者看到长洲人的故事,大家可透过这本著作,进入长洲岛民的世界。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