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贝聿铭都盛赞!刘丹奇石水墨颠覆东西审美 24米长巨作首登香港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展览/刘丹/水墨】如果你见过刘丹笔下石头,大概会忍不住想伸手去摸——墨色从苍灰渐入虚白,太湖石孔窍间仿佛藏著呼吸脉搏,俨然一座悬浮微型山脉。

《刘丹:呵度胎息》展览现场,图为《玉玲珑》(Phillips)

这位被誉为“当代水墨变革者”的艺术家,用四十年时间将水墨推向国际舞台,作品被大英博物馆、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等顶级机构收藏,展览足迹遍布全球。建筑大师贝聿铭曾邀请他摆石造园,更赞赏其作品“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

《刘丹:呵度胎息》展览现场(Phillips)

最近香港富艺斯为他举行迄今规模最大个展《刘丹:呵度胎息》,汇集其四十余年创作生涯中26件代表作,涵盖其标志性赏石、字典、花卉系列,以及近年极具代表性“大山水”作品。

让西方重新认识水墨画

刘丹,1953年生于南京书香世家,自幼便浸淫于笔墨纸砚,师承名家,曾远赴敦煌临摹壁画,练就深厚传统功底。在1981年,他做出了一项大胆决定——移居美国,当时水墨画在西方被视为“中国城富太太的消遣”或“礼品画”。刘丹却没有迎合西方口味改画油画,反而更坚定钻研水墨可能性。

中国艺术家刘丹(Phillips)

旅美二十多年,他融合西方透视与构图,以水墨为核心,创造出兼具东方韵味与现代审美艺术语言。刘丹曾坦言:“我改变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看法。我通过实践,不断让他们看到我作品,改变他们,因为我的存在,水墨画变成一项值得尊敬绘画语言。”

刘丹2025年新作《葵花》(Phillips)
我让他们知道,这是值得骄傲的艺术语言,而不是简单的礼物画。
刘丹

石头是山水的“干细胞”

刘丹最为人熟知或许是他“赏石”系列,中国文人自古有玩石、赏石传统,视奇石为浓缩山水,寄托精神。但刘丹画石头,可不仅仅是风雅。

他有一个非常独特观点,认为石头是山水的“干细胞”。那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觉得石头如同生物学中干细胞,其结构、纹理与孔洞,蕴藏构建山水世界无限可能。他深受现代科学,比如DNA结构、分形几何启发,不再满足传统山水画那种宏观、大全景式描绘,而是把目光转向微观。他绘画对象,不仅是石头本身,更是石头内部宇宙。

刘丹《素描稿1》,1993年作(Phillips)

为达到这个目的,刘丹不用传统那种写意、洒脱笔法,而是像科学家观察标本一样,以近乎超写实精微笔触,一丝不苟描绘石头每一细节。在他笔下,水墨依然保有呼吸感,浓淡干湿之间,仿佛能感受到石头亿万年形成,以及静默中所蕴藏生命力。他并不追求表面“像”,而是结构上的真实和内在精神。

会呼吸的江南名石《玉玲珑》

这次展览中,一件名为《玉玲珑》(2024年作)的新作完美体现刘丹赏石哲学。这件作品原型是上海豫园镇园之宝玲珑石,一块极具传奇色彩太湖石。这块江南名石以“皱、漏、瘦、透”闻名,形态奇诡,孔窍遍布。

刘丹《玉玲珑(豫园,上海)》,2024作(Phillips)

在刘丹画里,这块玲珑石仿佛活过来。他以精湛笔墨捕捉石头嶙峋形态和粗糙质感,更透过墨色深浅变化、虚实对比,营造出一种奇妙空间层次感。看著这幅画,你会不由自主相信中国古人说“石中有天地”。

刘丹《小孤山藏石一》,2025年作(Phillips)

除了《玉玲珑》,展览中还有如《小孤山藏石一》等新作,巧妙将明末清初高僧“独立性易”《假山记》题写在画面上方,文字与图像相得益彰,将书法之美与石头之美巧妙结合。

《小辞典》打破日常观看逻辑

石头之外,刘丹另一标志性题材是“字典”或“书卷”。这次展出《小辞典》是一件极具代表性作品。想像一下,一本可能只有巴掌大、泛黄旧辞典,被刘丹画成几乎占满整面墙巨大画作。

刘丹《小辞典》(Phillips)

这种极端放大打破日常观看逻辑,制造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理压迫感。字典作为人类分类、定义,承载知识与文字符号系统,在刘丹笔下被赋予多重意味。他曾说,他画字典目的不是展示细节或技巧,而是希望观众能从每一笔触中感受到其激情。他透过放大那些磨损书页、细密文字、脆弱纸张,邀请大家思考——究竟知识是什么?语言能否捕捉真实?记忆如何被承载,又如何流逝?

巨幅画作《无足之境》与《太古初成》

若说《玉玲珑》和《小辞典》是以精微笔触和概念取胜,那么这次展览中两件巨幅作品,则以其磅礴气势和视野,直接撼动你感官。

刘丹《无足之境》,2025年作(Phillips)

首先是宽度超过5.27米《无足之境》。这是一幅“大山水”,但又和你印象中山水画完全不同。它没有亭台楼阁,没有点景人物,甚至很难说清具体描绘是哪座山、哪条河。画中山石结构奇特而优雅,形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游移,完全没有叙事性。刘丹似乎想借此摆脱传统山水画程式,用一种基于内在的逻辑方式,为山水画重建一种物象之外新秩序。

刘丹《太古初成》现场图(Phillips)
刘丹《太古初成》长达24米(Phillips)

另一件曾在苏州博物馆展出,更是达到惊人24米长。它并非描绘寻常山川河流,而是试图浓缩地球46亿年地质演变史,从混沌初开到今日地貌,划分为五个宏大纪元。这不仅是对艺术家体力、眼力和绘画技术极限挑战,更是一个充满野心哲学追问:艺术能否成为一部“时间机器”?刘丹用最传统水墨媒介,处理了一个极度当代的主题,魄力令人惊叹。

【展览详情】
名称:刘丹:呵度胎息
地点: 富艺斯亚洲总部 | 香港九龙西九文化区柯士甸道西8号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大楼G/F
日期: 即日起至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