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文化”传承传统工艺 考古盲盒尝发掘文物苦与乐
近年文创产业有不少有趣的商品推出,例如早年大受欢迎的台湾故宫博物馆推出“朕知道了”胶纸、翠玉白菜伞等,都成为一时潮物。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成都漆器工艺厂的漆器体验包走红,前者更买断市不断补货。这类文创消费商品,既丰富用家生活体验,又做到了推广文化的作用。
最近火热的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据媒体报道说已经被买到断货,5天线上销售额超50万,紧急补货的600个盲盒在35秒内被一抢而空,是一款名副其实的“网红文创”。这款文创产品,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与文物结合,所谓“盲盒”就是盒子上没有标明何物,买卖资讯极不对称,但以此强化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预期心理,以及可能会获得的惊喜感。
“考古盲盒”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缩小文物”藏于土中。玩家拿起古代挖墓常用的考古神器缩小版“洛阳铲”,小心翼翼地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沙尘,出土的盲盒如未知的宝藏慢慢呈现全貌,玩家参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网民拍片“发挖”考古盲盒过程】
不同级别的盲盒内藏“宝物”等级也不同,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或杜岭方鼎等都可能被挖到。根据曾体验这产品的网民留言:“手套一戴,是考古学家的感觉了”、“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体验吧,一铲子下去可能有宝,有可能啥都没有”。
据《成都日报》分析,这款产品所以大热在于它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了考古寻宝的不确定性,和背后可能藏著的巨大惊喜。即使是买卖资讯不对称,所“挖出”的物品甚至有可能没有价值,但对消费者来说都是难得的模拟消费体验:例如先戴上手套,用考古神器洛阳铲逐步将泥土挖开,从泥土中找到模拟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等等“价值连城”的文物,也可能只收获一抔充满千年古都气息的土壤。
书签材料包学习漆器制作过程
而另一款在内地大热的文创产品成都漆器工艺厂的漆器体验包,外形看上去就像一般水彩笔盒子,工具包内有一片已经涂上黑漆的书签,和砂纸、针笔等各种制作漆器的工具。用家需要先用一片砂纸将涂好漆黑的漆器书签打磨光亮,让漆器书签看上去闪闪发亮,一朵银色的芙蓉花也显现出来。这时用家需要拿起针笔,一笔一画地为芙蓉花的花瓣画上“褶子”。最后,再用色漆为芙蓉花晕彩,涂上美丽的颜色后,一张自制的漆器书签就成形了,非常漂亮。
这类成功大卖的文创产品,创意十足,而且充份强调用家体验传统工艺的模拟“制作”过程,既强调创意价值,又满足了文创产品理应包含的文化属性,成功激起消费者购买需求,让传统工艺及基本技术从博物馆、工艺馆走出到民间。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考古盲盒”大卖正正彰显了传统文化魅力,通过当下流行的盲盒形式,把看起来沉闷的“考古发掘”从被动学习变为用家主动有趣的探索,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另一个角度,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西华大学于代松教授在一次谈及成都漆器传承时便曾表示:“消费是最大保护,使用是最好传承。”
【内地其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英国画家 William Hogarth 经典《时髦的婚姻》,六幅画诉说一个上流不幸婚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