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公开展出《康熙南巡图》 了解时代背景以欣赏历史名作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散失百年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将于10月3日至8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公开展出。这幅被喻为清代版《清明上河图》的清代宫廷巨制之作,百多年来流散在外,直到近几年才汇合成原卷,并首次以全卷全壁形式公开展出,是近年香港重磅级国画展览。为了帮助各位读者能有更多的角度来欣赏这幅名作,我们将会从画作本身的背景资讯,和画作可以尝试的鉴赏角度,来为大家作时地人、点线面的解说,读者可按兴趣选择合适自己去观赏这作品的资讯。

【延伸阅读】

清代版《清明上河图》 散失百年《康熙南巡图》卷六首在港展出

《康熙南巡图》整部作品共12卷,由明末清初画家王翚(1632—1717)在皇帝监制下,与冷枚、王云、杨晋等画师历六载而告成,康熙对这作品非常满意,并因此特赐主笔王翚“山水清晖”四字以示圣恩。全卷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第二次南巡路途为线索,以绘画来叙事,分段描绘沿途重要的山川城镇,在构图形式上继承了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的模式。后来乾隆皇帝模仿爷爷康熙南巡并制作《乾隆南巡图》十二卷,也是依照康熙南巡图形制尺寸,而不敢逾越一步。

王翚 等《康熙南巡图》,第六卷,设色纸本 手卷 , 68 X 2106.7公分【仅供展览,不作拍卖】图片由苏富比提供)

时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康熙(1654-1722)皇帝一生六次南巡,时间分别是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

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是在平定三藩之乱以及收复台湾之后的次年。虽然基本剿灭了抗清武装势力,但满清入关40年来,仍未令汉人心悦诚服接受满洲人的统治,尤其江南一带在清初经历扬州十日(1645年)和嘉定三屠(1645年)后,仍然对满人抱有反抗心态,地下反清复明活动仍然活跃。康熙一生英明,非常了解江南对满洲人统治的不满,所以武力镇压以外,也以六次南巡来作政治宣传,沿途不只是游山玩水,还涉及考察黄河治水工程、对先贤或明太祖举行祭奠等,希望借此政治秀来收揽民心,而此举收效显著,让不少原先加入反清复明阵营的明遗民接受现实,放弃与清廷对抗。

这次展出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记载康熙第二次南巡,时间上经历了平定三藩(1681年)后六年来的休养生息,清廷对江南已有更稳健的统治基础。

图片选节自《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图片来源:吕晓先生论文)

地点:由“扬子江”到“常州”

《康熙南巡图》十二卷,每卷长约二十米,记录康熙由北京紫禁城到杭州、绍兴再回銮的沿途实景和盛事。而第六卷绘画由扬子江口(长江下游)开始,一直由东往西,经焦山、瓜州、金山,再转往南下至常州府(在今江苏省境)的沿途景况,由浩瀚大江走到蜿蜓河道,是存世卷中正式开始游历江苏地区的一卷。

现今的江苏省最先建立于元朝,当时省辖范围为现在的江苏和安徽地区。明朝朱元璋祖籍安徽,建立明朝后他将河北、江苏和安徽合称直隶,及后又将江苏和安徽拆出合称为南直隶。明末清初,南明朝廷一度居安江南,是朝廷赋税重地,抗清势力重镇,清朝皇帝对当地并不放心,因此康熙六年(1667年)将两地分置两省,江苏是江宁和苏州合成,安徽是安庆和徽州的合成。

扬子江位于长江下游。(Wikimedia Commons)

康熙和雍正时期,江苏省的省会在苏州(乾隆时改为南京),古谚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明清时代苏州和杭州一带正是中国最富庶之地。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称颂:“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这句诗表明两地优美而富庶。他还在著名的《忆江南》中描绘杭州的胜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而苏州的赏心乐事为“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此情此景对很多人来讲,当然只有在天上才能领略得到。

康熙南巡江苏,又与文学名著《红楼梦》有莫大关系。《红楼梦》作者曹雪芹(1715-1763)的家族,便因康熙南巡而导致家道中衰,这经历造就了《红楼梦》的诞生。

曹雪芹《红楼梦》。(资料图片)

曹雪芹祖父曹寅(1658-1712),是康熙朝的名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在任上病逝,曹寅子承父业接任江宁织造。曹寅一生两任织造,此职位专门为朝廷督造和采办绸缎,在清代只有皇帝亲信可以担任。曹寅任内连续四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大典,数次亲自接驾,其实际工作范围远远超过了其职务规定,所受到的信任与器重也超出地方督抚。在康熙第二次南巡后,根据皇帝的命令,便由曹寅之弟曹荃任“《南巡图》监画”,征召画家开始绘制《康熙南巡图》,可见康熙南巡为曹家带来莫大风光。

备受礼遇的同时,曹寅为了打点南巡而开支不少,也造成曹家大量亏空地方财政,家道中落的主因。这笔亏空帐目一直无法了结,曹家后人终于被雍正皇帝抄家法办。换言之,康熙南巡是曹家前盛后衰,大起大落的关键。曹家由盛转衰的历史,塑造了曹雪芹的世界观,促成了他创作《红楼梦》的契机。曹雪芹在小说中便曾借凤姐之口说:“说起当年太祖皇帝(编按:此处影射暗指康熙)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正是曹家的经历,才让曹雪芹深彻体会康熙南巡的豪华排场。据学者考证,康熙南巡在江宁的驻跸处,即是后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人物:康熙皇帝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是清代在任年期最长的皇帝。清朝以康雍干三朝为盛世,当中康熙帝执政仁厚,在任年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为后来雍正“摊丁入亩”,正式放弃了中国沿用千年的人头税制造条件:康熙一朝并引进外来农作物,以上政策均让清朝人口大幅提升,国力攀升。其六次南巡,除了考察民情习俗外,还亲自监督河工,治理河务成绩显著。

1689年第二次南巡,康熙皇帝年届35岁,前一年刚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了与俄国的边界,对内又平定了反清势力和叛乱藩王,更值得留意是他在十九年后才罢黜太子胤礽(1708),开启了九皇夺位的帷幕,这意味内政在第二次南巡打后二十年间并没有影响朝政纲的内斗倾轧。因此第二次南巡,正值康熙春风得意之壮年,施政上一帆风顺,国泰民安,是盛世中之盛世年;但后来在废太子后,康熙便再无南巡。

康熙画像。(资料图片)

清代只有康熙和乾隆各有六次南巡纪录,但百姓只欢迎康熙,而视乾隆为瘟神。主要是因为康熙南巡时期顾及民生,不浪费国帑。康熙南巡每次随行不过300人,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搭帐篷住宿,花费时间很短,基本上办完事便回京,并无留在江南享乐,因此所需的钱财不到乾隆的十分之一。虽然江南各省督抚也为他修建行宫、道路,曹寅一族便为打点张罗而近乎破产,但相对乾隆南巡,整体的花费还是较少,一切开销亦由内务府供应。因此,就不存在摊派,百姓也不必为此负担开支。

参考资料:
1.布歌迪:〈从西方角度看康熙南巡─《南巡图‧第六卷》断简与相关问题〉
2.吕晓:〈《康熙南巡图》第六卷古今地名地貌考〉
3.林霄:〈被切成七段的《康熙南巡图》能否再合璧?〉

【英国画家William Hogarth经典《时髦的婚姻》,六幅画诉说一个上流不幸婚姻故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