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如何从野蛮人到绅士
撰文:陈梓俊讲到骑士大部分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现在斌斌有礼的绅士,还是西方中世纪作品中,骑著马匹英勇地在战场征战的勇士。然而,骑士并非一直都以正面形象示人,最初甚至是野蛮武夫的形象。到底当中经过甚么变化令骑士演变成受人敬佩的身份?
野蛮的武夫
在11世纪以前,成为骑士的门槛不高,任何人只要能负担得起盔甲和战马,在行过简单的“臣服礼”后就可以成为骑士。一般贵族都会将他们的孩子在7、8岁时送到高级领主里担当扈从,负责各项杂务。又会学习骑术和武艺,到21岁左右就能以晋封仪式成为骑士。这些仪式简单,只要有封建主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但是在这个时候骑士的形象并不讨好,他们会掠夺平民、农民或神职人员的财产,实际上只是市井流氓。
有趣的是,这个时期要成为骑士,就需要在受封议式上挨打。见习骑士在受封时会被君主或正式骑士大力掌掴,意味着骑士最后一次面对攻击而不还手,但凡日后再受攻击都必须捍卫骑士的个人声誉而接受挑战。这种仪式在教会的介入后就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会较繁复和具宗教成分的仪式,亦即是我们今日认识的以剑身轻拍单膝跪地的骑士双肩。
电影《天国骄雄》(台译: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中主角父亲为主角进行骑士受封仪式:
教会的教化
随着10世纪以后罗马教会的地位提升,从前的流氓逐渐变为捍卫基督的战士。11世纪以后骑士的受封仪式受教会规管,除了要在教会举行外,亦有各种的规定,如要为其配剑祝福、宣誓、授予佩剑、盔甲和马鞭、以及给予骑士称号等。教会的介入令骑士的身份由原来所有人都能获得,变为具有神圣身份地位,且可以世袭的社会阶层。另外10世纪到11世纪期间教会推动和平运动与休战运动都令社会减少使用武力。加上会禁止骑士彼此之间比武和家族仇杀,要求他们忠于国王、忠于上帝,同时要保护教会与普通平民。教皇希望骑士能停止互相攻伐,而集中抵抗东方异教徒,组织了后来的“十字军东征”。教会令骑士得以脱离流氓的形象,产生自我荣誉感和要保护教会及社会的使命感。
踏入上流社会的绅士
直到13世纪左右,受教会一直以来的深深影响和社会环境转变,骑士精神逐渐形成。这个时候教会经已成为社会上的权威,教会将基督教价值融入骑士精神,成为骑士精神的基础。而“12世纪文艺复兴”也改变了中世纪初期好勇斗狠的风俗,骑士亦逐渐学习宫廷礼节、文学、诗歌和艺术等高尚的风雅,从而融入了上流社会生活,而骑士阶层渐渐由原来的武人变成优雅贵族。另一方面,骑士的受封典礼也加入了更多仪式性的元素,成为日后骑士文学形象的滥觞。
参考资料︰
陈志坚〈西欧中世纪骑士的起源和演变〉
更多中世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