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于希腊与伊斯兰之间的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Cyprus)是位于东地中海的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中海航路上的重镇,到了中世纪时更展露出璀璨的光芒。
塞浦路斯位置独特,被小亚细亚与西亚海岸线夹着,紧握着爱琴海进入西亚的咽喉之地。除了地理优越,塞浦路斯出产铜矿也令该地成为古典世界重要的贸易基地。在古代,人类以青铜制作工具和武器,故此作为合成青铜的原材料(铜和锡),铜是当时一种极为重要的商品。有语言学家认为,塞浦路斯的希腊文(Kupros)就是来自于苏美尔语的铜;而实际上,罗马人更直接将塞浦路斯作为拉丁文的“铜”(Cyprium,是故铜的元素简称为Cu)。
古希腊于青铜时代末期(公元前15世纪)已开始殖民塞浦路斯以控制东地中海的贸易。由古典时代一直到公元12世纪初都属于希腊世界的一部分(由希腊至东罗马帝国)。
从基督教至伊斯兰教
1191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路过的英国的“狮心王”理查一世以武力占领了此地,使塞浦路斯并入西方世界之中。由于英国与塞浦路斯相隔甚远,,故此英国马上将塞浦路斯转售圣殿骑士团,然后又再转售十字军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并由耶路撒冷王基尔(Guy de Lusignan)的兄长埃莫里(Aimery)成为第一任塞浦路斯王。但1291年,耶路撒冷在伊斯兰教徒的围攻下灭亡,使塞浦路斯成为基督徒在东地中海的一座孤城。
与此同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东方崛起并逐步统一纷乱的伊斯兰世界。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而塞浦路斯在东地中海更显影只形孤。在罗德岛也被攻陷后,奥斯曼帝国于1570年又再集结60,000大军围攻塞浦路斯,最终将这条肉中之刺拔除。自始塞浦路斯一直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直到19世纪。土耳其人在统治期间,有大量土耳其裔穆斯林移入塞浦路斯,改变了该地的人口结构。
起初,穆斯林的人口占多数,比原居民希腊裔东正教徒还要多。但塞浦路斯的人口变化颇大,到了19世纪时,希腊裔人口快速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在奥斯曼统治下,塞浦路斯与希腊半岛和爱琴海群岛这些希腊人为主的地区一同被划分为群岛省(Eyalet of the Archipelago),方便了其他希腊人移居到塞浦路斯。而这数过世纪的统治亦埋下了今日塞浦路斯南北分裂的根源。
民族矛盾深化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的衰弱以及法国大革命后西方民族主义的兴起,塞浦路斯的隐忧开始浮现。1821年,希腊爆发了自奥斯曼帝国独立的运动,尚在奥斯曼统治下的塞浦路斯有大量希腊裔支持“祖国”,甚至有人赶到希腊加入战争。民族意识刺激了塞浦路斯的族群矛盾,令希腊裔与土耳其裔的隔阂日深。
1878年,奥斯曼帝国以秘密协定的方式将塞浦路斯交予英国管治以换取英国对其保护(但主权仍属于奥斯曼帝国)。英国人并不希望民族问题影响到塞浦路斯的稳定,避免塞浦路斯在“大希腊主义”的影响下加入希腊(其实英国曾想以塞浦路斯作交易换来希腊参予一次大战,但却被希腊拒绝)。在英国人的挑动下,加上希腊与土耳其在背后对塞浦路斯的族人暗中支持,两者的矛盾日益深化、武装冲突频发。
1960年,伴随二战后的独立浪潮,虽然三国同意让塞浦路斯独立,但却没有解决到当地的种群矛盾。塞浦路斯的大部分人口为希腊裔,不少希望压迫土耳其裔的权利和与希腊合并;但同时,英国在让塞浦路斯独立时,又在宪法中给予土耳其裔比较优厚的政治否决权。结果独立后,双方各自对安排有诸种不满,而矛盾仍持续。1963年底,双方爆方大规模冲突,更引来联合国军队介入调停。在10年的僵持后,土耳其军队于1974年入侵塞浦路斯支持其族人,联合国又再出兵居中调停才让双方停火。
不过,分裂问题并没有解决。以西方社界为首的国际社会只承认由希腊裔主导的政府,但实际上全岛有36%(除了英国保留的两个军港)在土耳其裔所组织的“北塞浦路斯”(只有土耳其承认其合法性)控制下。在分裂数十年后,双方终于在2015年重回统一谈判,为塞浦路斯和平统一展开一线光芒。
“南北分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