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大剑的兴衰
撰文:陈彦谕
在各款以欧洲中世纪为背景的动作和角色扮演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大剑”此类装备。原来在中世纪,骑士们真的会挥舞著和人差不多高的剑打斗。
铠甲技术的进步
大剑一类重型剑类在中世纪之所以流行,这与当时铠甲款式有密切关系。欧洲的铠甲技术在罗马帝国后期已得到很大的进步,到了中世纪初期,大部分高级士兵都会以链甲(chainmail,又常称“锁子甲”)装备自己。链甲是将大量小铁环串连在一起,做成一件铁链衣,这类铠甲在公元前6世纪时可能已面世,到了罗马帝国后期更甚为普为。其好处在于灵活度高、贴身,而且可以防御一般斩劈攻击。起初链甲被做成短衣的形状,保护范围不大,但到了11世纪,链甲覆盖范围延伸至颈部、头部及手臂,也出现了一些保护腿部的链甲。
但链甲的防卫能力是有限的,它不能应付重型武器的冲击,也能轻易被箭头和利器刺穿,于是骑士又在胸口和关节位置加上金属板,这就是后来板甲(plate armor)的雏形。这种链甲和板甲的混合流行于14世纪。15世纪,板甲渐渐取代了链甲的地位,逐渐演变成全身板甲。大家常在博物馆和电影看到华丽的中世纪铠甲,就是板甲。
以重制重
除了能针对重装甲士兵之外,大剑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对抗15世纪开始流行的长枪阵型。15世纪的瑞士佣兵流行以长枪部队排列成密集方阵。面对一排排的长枪,一般部队难以反击。而此时德国佣兵就开始以手持双手剑(Zweihänder)的勇士斩开长枪阵,为同伴打开一个缺口。
大剑的没落
要对付穿著全身板甲的骑士,只能攻击板甲覆盖不到的位置,或者强行刺穿厚厚的金属板。大剑本身的设计是利于斩劈,某程度上,半剑的技术在战场上算是一种凑合。故此,专门针对全身板甲的“穿甲剑”(Estoc)和“刺剑”(Rapier)也同时出现。这类剑非常尖锐,能针对全副装甲士兵装甲关节等弱点。今日欧洲剑击所用的剑,正是从这种刺剑演变而来。
但无论是以体型庞大见称的大剑或是以尖锐见称的细剑,其兴起与铠甲和长枪阵等有密切的连带关系。16世纪以后,火枪等热兵器的运用愈发成熟,使全身板甲和长枪阵渐渐变得无用武之地。随着重铠与长枪阵淡出舞台,大剑也因而“狡兔死,走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