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乌克兰战乱到日常轶事 《人间荒原》写作中寻找自我|开卷乐
“画面往后退去,一格一格地,眼前黄沙漫天纷飞,想像中的大漠荒原,你一个人站在那里。”《人间荒原》如是道。
作者叶秋弦在2021年出版《绿皮火车》,相隔三年再写成第二本散文集《人间荒原》,描述近年人们经历疾病、疫情,那种处于受困却无法离开的状态。全书分成四辑:“潮湿记忆”、“身体拓印”、“人影离像”及“无伤时代”,题材由乌克兰战乱,以至自身日常生活轶事,叙述一个人面对的人生迷途,也记录人性的温暖打破生命的荒凉。作者笑言,这本作品仍像一本“学生习作”,不过文字运用以至散文意识上都比以往有所提升。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人间荒原》——写作中寻找自我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大人只知道期望?
书中不少题材源自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譬如<28>一文就想像其母亲当年同样是28岁时面对的难题,侧写两代人价值观的迥异,文中提到“你不晓得你的诞生为她带来多大灾难和勇气”。孩子除了受到父母百般呵护外,也承载了成年人的期望:“尤其当你抵达陌生地方,你母亲最骄傲自豪的便是:‘我的女儿很乖很听话。’”作者反问听话是甚么?“他们会说,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年纪大了,自然会明白。可是如果我不想明白呢?如果年纪大了,我还是只身一人呢?会如何?又如何?…… 终于,不知不觉我还是活到了母亲诞下我的年纪,但我们是那么不同。…… 有自己的世界、兴趣、工作与生活。没有婚姻,没有孩子,不过他人(或父母) 想像的人生,但我一直是自己。想着离开,想着流浪,并且时时忧伤。”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最重要还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西西的读者
除了探讨与母亲的关系,作者还忆起伴随自己成长的香港作家西西。在〈梦境.时间.记忆——念西西〉一文中,作者以读者的角度为西西撰写悼文,借此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作者曾于中学举办《候鸟-我城的一位作家》放映会,也回想中学课堂读到了西西的<碗>。她读大学时穿梭二手书店搜集西西作品,投身社会后又将她的文学带入校园,盼学生吸收其文学养分,展开“永不疲倦的阅读旅程”。对作者而言,虽然西西离开了,但其文字仍然陪伴每个人,为荒凉的世界燃点了光。
我们在人间这个荒原探索,而写作是生命道路中寻找自我的旅程,正如作者在《人间荒原》自序中道:“写作就像一个人在森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孤独的探戈,与杯觥交错。我非常享受这种自由,至少,在我们还能成为自己的时候。”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