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环境局局长第一身视角写下历志 见证香港环保复育进程|开卷乐
九月,一个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中秋节跃上了香港的新闻版面。全球暖化下,类似的报导频频出现,温度持续攀升,似乎令人束手无策。然而,各地各界的有心人仍以行动证明,转变能够实现。香港前环境局局长黄锦星编写《迈向碳中和 香港人和事》,将本书的主轴定位为“香港人造就的好事”。全书分四个章节,囊括四十多则故事,横跨近四十年,记录本地环保与复育的共同成果,并冀望启发读者知而后行,从生活的大小事务著手,一同缔造实现碳中和的社区。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迈向碳中和 香港人和事》:一本迈向理想的生活指南;一本由相遇编织的纪念册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起承转合 结缘处处
“十年工作间,我遇到不少有心人。”黄锦星谈到本书从刚卸任环境局局长开始构思,之后两年期间,他以第一身视角写下一篇篇历志,这些点滴,同时是香港环保历史进程的见证。
首章“起”记述黄锦星年青时于建筑学院的探索生涯,毕业后于一九九二年,他被委任为首个环保公共屋邨——“茵怡花园”的项目建筑师。面对如何因地制宜,如克服人口高密度、避免形成屏风楼等挑战,亦成为了黄锦星的人生契机,一道从建筑界通往环保领域的门扉朝他开启。于是,第二章“承”便承继绿化都市的理念,从香港绿色建筑议会(HKGBC)的成立,写到“零碳天地”2012年建成——香港首座实现生物多样性与中和发电的公共空间,坐立于九龙湾的闹市中。
第三章“转”由黄锦星转任为环境局局长启章,他在任期间,不同计划纷纷落实执行,合绘减排蓝图。书中除了收录“大嘥鬼”的设计解构,也介绍到近年融入市民生活、以白色为主调推广干净回收的“6仔舖”(回收便利点)。原来,“6”不但是“绿”的谐音,还与由筹备到开业的六个月有关。第四章“合”来到黄锦星近两年参与的无止桥慈善基金的义务工作,该团体以复兴及发展中港两地“山旮旯”的偏远乡村为目标,让城市化下的边缘郊区重拾生气。
衣食住行 低碳乐活
政策之外,黄锦星指环境保护的路线图其实能结合到日常习惯中,与生活并行。本书举出低碳衣食住行的例子,以一些具体的人和事,分享更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南,如“衣著”:对抗速食时装文化,推广循环使用二手衣物;“食”:可选择低碳素食,还主张惜食;“住”:可参与社区回收项目;“行”:可发掘本土山野美景,唤起大众关注“航空碳排放”。
黄锦星还分享有一回在太太生日当天,他们在一所位于荔枝窝已复修的客家屋租住了三日两夜,其实优美的风景,未必远在他方。在各方协作贡献下,艺术创作、农村饮食烹饪班等活化活动,为荔枝窝、梅子林等古村招来访客;耕作的锄头重新投落荒田,你又知不知道荔枝窝有一片咖啡园呢?原来当地出产百分百香港种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在复育下,山旮旯乡郊不再是鲜有人识的“袐境”,大家按下机票的订购键前,不妨考虑本地旅游,到访近在眼前的桃花源。实践低碳生活非但不劳神,而且是件乐事。
由本土到世界 逐步迈向碳中和
黄锦星回想四十年间担任过不同角色,从建筑师到基金主席,他在每个岗位的挑战中均找到机会:“这本书想鼓励年青人,无论任职甚么行业,都可以将低碳理念融入其中,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方向,而且事业与满足感兼得。”
在任局长期间,不少减排蓝图出炉,黄锦星表示,政策的实行有短、中与长期之分,商用车、巴士推动电动车转型面临一定挑战,但仍乐见成效:“近几个月,每十部新购置的私家车,有九部是电动车,这个比例在亚洲已是首屈一指。我们展望未来十年,若按照既定蓝图发展,香港的环境应更好。香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在过去十年,已减少了四至六成。”
极端天气在全球肆虐,每年上升的天灾危害无数人的生计与生命。黄锦星希望碳中和能从本土始行,盼香港市民能身体力行,参与建设这项属于世界的愿景。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