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动物六种命运 《背脊向天》 以动物写出人类图鉴|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喜欢动物的人会将之爱护一生;喜欢动物的作家,则会选择将动物写进作品中,延续牠的生命,为人带来反思。六位写作风格迥然不同的香港作家合著的小说集《背脊向天》,收录了六篇分别以六种背脊向天的动物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包括:张婉雯〈蚂蚁〉、徐焯贤〈养龙〉、可洛〈绝种〉、叶晓文〈牛妹〉、李日康〈接骨〉,及唐睿〈家守〉。种种生命活现于他们笔下,不论是作家组合、动物选材,都令人耳目一新。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 以动物写出人类图鉴——《背脊向天》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邹芷茵、唐睿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生命的诞生

创意写作教育工作者、《背脊向天》编辑及作者之一徐焯贤留意到,动物在香港的讨论度相当高,却鲜见以“动物”作主题的短篇小说集。于是便开始策划这本书,并邀请在接触和书写动物方面具独特心得的张婉雯、叶晓文、李日康;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细腻而有趣的可洛、唐睿,连同自己的作品,使《背脊向天》的生命得以诞生。

徐焯贤预想《背脊向天》的动物来自海陆空不同区域,也曾预料个别作家会写某种偏好的动物,但这些“预期”统统不如所料。他笑言情况有点“失控”:期望她写猫的张婉雯写了蚂蚁;想她写雀鸟的叶晓文写了牛。但这般“失控”,反而能令作家有别于平常的发挥空间,文章更有趣味。

蜥脚类 (Sauropods)草食恐龙 (Sauropedia)

恐龙没有绝种

作者之一可洛的生活常伴着一只小巧的短毛猫,但他选择以恐龙——一种动物界的庞然巨物——作为其作品〈绝种〉的主题,写一个城市的死寂商场在1993年至2023年的时代变迁,令人回顾香港曾发生的大事件。

“商场”与“恐龙”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皆因从未目睹过恐龙的我们,对牠的认知往往只建立于影视作品上:牠是草原上骇人的捕猎兽,浑身鳞片,形象凶猛。年幼时已对恐龙相当著迷的可洛,随年岁增长,对恐龙的观察角度亦从外形,深化成了解其分类和进化机制。他发现不少研究指出,恐龙的形态实与雀鸟相近,亦可能是鸟类的祖先:“或许恐龙没有真正绝种,而是以另一种形态活在我们身边。”可洛将没有绝种的恐龙类比成他笔下“死场”的生命:它“濒死”,但仍有重生的空间;而人,何不尝试为自己所在的地方重新注入生命力,令它再次活过来?

银龙鱼是名贵的观赏鱼之一。

会吃鱼的鱼

小时候因换水不妥,导致整缸金鱼全都死光的愧疚感,是徐焯贤选择以鱼作其小说〈养龙〉主题动物的因素之一。〈养龙〉篇名虽有“龙”字,但所指的不是上述的恐龙,而是“龙鱼”(又称 龙吐珠)。〈养龙〉写的,是两代人因“养鱼”而连结的生命轨迹。父子的生命因对方而圆满,又因对方而遍体鳞伤。徐焯贤想起儿时,父亲曾将小金鱼喂进龙鱼的口里,长大后便开始反思世界以“养一种动物作另一种动物的粮食”的运作方式,并巧妙地将之代入家庭关系之中,以鱼吃鱼的习性作喻,发人深省。

两头牛在沙滩上互相依偎。(李泽彤摄)

以动物映照人

作家们不约而同地以动物映照出童年与成年的转变,展现了每个生命不受环境、不受身份所限的无限可能。每篇篇章 里的主角,都在为创造命运而作出选择。

《背脊向天》的另一趣味,还可见于封面插图——六种颜色的动物在阳光映照下,浮现的是一个个轮廓一样的人影。作家以动物的特征,捕捉其与人类的共同点,投射人的部份本身。除了上文提及的恐龙和龙鱼,还有对人类的强大嗤之以鼻的渺小蚂蚁、与人共生的牛、有恶欲的猫、用一生时间熟习骨肉分离的壁虎;近至城市,远至乡村。活于世上,任何物种的生命之间都各有不同而互相连结。《背脊向天》书写的,不仅是动物,更是对人类生命的反思。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