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在“参差”中走自己的路 郑婷婷把自己扔到不安全中
踏入2017年以来,年轻艺术家郑婷婷便进入了“狂飙模式”。年初在香港“安全口”艺廊和台北“十方艺术空间”同期各有一个个展和双人个展,3月时的Art Basel Hong Kong又交出了几幅新作,到近日在chi art space开幕的“参差”,才过了半年时间。
“参差”展出的作品,从她在小朋友绘画课堂上的观察出发,再回望自己的童年。郑婷婷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平庸的人,除了家人会理会之外,从没有其他人的目光关注,但也正是如此,她可以随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回望自己成长路:我小时候其实是怎样?
自2014年下决心辞去全职的设计师工作后,教小朋友画画是郑婷婷走上全职艺术家路的一份兼职工作。在教画的过程中,她看到小朋友各有不同的状态和成长步伐,有的接收很快,有的比较慢,在她看来,同一个时空下的小朋友却好像存在时差一样。“这些其实都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他们真的很小,只是读幼稚园甚至更小的年纪。他们都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而已,却像是在不同的时区。”
人人皆经历成长 未完全成长的状态最可贵
上一次在“安全口”的个展“ 集合之前,解散之后”,是郑婷婷重塑中学的记忆,这次的作品则有关童年,用她的话说,两个时期都是处于“未成长嗮”的状态,而人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未被很多规则规范影响”的阶段。在她看来,人在成长过程中仍在探索自己,未被塑造成某一类人,可能性也最大。
走自己的路 要先把自己扔到不安全的空间
成长中没有受到太多人关注,或许更能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在我的经验里面,要把自己扔到一个没那么安全的空间,才能发现自己。”大学三年级时去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做交换生,是郑婷婷寻找自我的路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意大利在欧洲来说算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那真的是一个几‘骑呢’的地方,他们的教育基本上是放牧式的,即是‘你自己做啦’、‘自己食草啦’,比较随性。把自己扔出去之后,才会发现有些事情不一定要那样做。”
“现在可以冒险,虽然有时候也觉得不能太冒险,但如果不冒险,只停留在用很安全的方法去创作,那做来做去,都是在能让人预估的可能性里。而我喜欢那种无法预测的潜力。”郑婷婷最擅长的是素描和油画,过去展出的作品也以这两种类型为主,这次的展览却有投影装置、版画、拼贴。版画和拼贴作品虽然一直都有做,但从未作公开展示,加上对版画的熟悉程度不如油画,对她而言,“的确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她也认为,有时正是这种不成熟,反而帮助她对熟练媒介的继续探索,“比如版画,我会想,这次这样做,可能画油画也可以这样做”。
毕业以来,郑婷婷也经历过灰心,最初参加的一些展览,“在准备时已经知道不太会有人看,做完后有时甚至觉得赔了夫人又折兵”,但创作依然要坚持,展览也要继续,因为“某个观众看到之后可能会促成下一个展览,每一次这样的机会都可能带来下一个惊喜。”
这两年的展览渐多,受到的关注也渐多,对于郑婷婷来说,带来的压力远多于成功感。“我毕业已经四年,自己都觉得很正的作品,其实真的五只手指能数出来。”她视艺术创作是终身事业,她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自己的目标。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