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单据作画盛载记忆 艺术家陈建业:珍贵回忆只是刹那冲动
数年前,陈建业为刚刚离去的父亲执拾房间,抽屉内的物品令他感到非常陌生。“我当然认识自己的父亲,但看着他的物品,却发现自己对他并不熟悉,不知道他喜欢做的事情,亦不知道他从前的习惯。”他希望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但自知不擅于透过文字表达,又不想纯粹将图像画在普通的画簿上。他讨厌买咖啡时收到的单据,认为要每天处理这些“垃圾”十分麻烦,却发现每张单据都为他记录了每天的日子、时间甚至地点,证明他“活过那一天”。至此,他每天在收来的单据上“乱画”,以发票作个人的图像日记。
发票记录回忆 不敌时间消磨
2013年,陈建业透过网上展览“01012013-31122013”,将单据画作于网页上分享,希望省却在艺廊办展览的那些“应酬”工作,全心专注在作品上。虽然观众可以足不出户欣赏作品,但展后不少朋友却希望一睹展品真迹,惟陈建业一直都不知道如何将他的单据作品透过实体展览呈现。
画了接近1500张发票,陈建业在整理画作时重新回顾自己四年来的记忆,发现只对其中10多段回忆仍有深刻感觉。大部分回忆和情感就如发票上所印有的日期、时间和地点一样,随时间的冲淡变得模糊,“当日珍而重之的感觉和回忆,最终依然老掉牙地敌不过无情的时间”。即使是一些还未忘记的事,无论是令人开心或是愤怒的回忆,都已变得不太重要,他对大部份的回忆都没有特别的感受。他怀疑所谓的“重要”和“珍贵”的回忆或许只是“刹那的冲动”,同时又发现一直在旁帮忙收集发票的妈妈也青春不再。对他来说,重要的人和事最终都会如记忆逐渐消失:“两者都如雨水一样,明明用手盛着,但都会从指缝间溜走”。整理好过去四年来的画在单据的图像日记,陈建业决定策划一个实体展览,以“日别如雨”为主题,透过整个“记录和遗失”的过程表达出“敌不过时间消磨”的无奈。
将回忆放进陶瓷 保留最重要情感
涂在发票纸上的颜料和墨水都会随时间消退,陈建业希望把这些记录在单据上的“不完整感觉”,放进另一个较耐久的载体。他相信陶瓷会令人联想起如杯碟的器物,加上若非意外碎裂,一般来说陶瓷都算是“历久不衰”,或许可以将记忆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他以发票上的画面作灵感,透过一系列的陶瓷作品将四年来较重要的回忆保留下来。其中的一套杯具便是以父亲睡衣上的图案为创作灵感,虽然他笑言“睡衣的款式十分老套,是阿伯的Pattern”,但作品却为他盛载了对父亲的感觉和回忆。
是次展览分别于两个相邻的艺廊 Gallery Z 和 Unit Gallery展出作品。为了配合主题,陈建业将单据画作以直线方式如“风琴形状”展示,方便观众按照日期和时间见证他四年来的回忆和经历;陶瓷作品则会于Unit Gallery展出,以相对不规则的陈列方式为观众带来“轻盈”的感觉,模仿他脑海中的画面,“例如作品令脑海浮现一些画面,而这些画面又会令你回想起其他回忆的画面”。
展品中的一套陶瓷公仔便记录了他和朋友“踩板”的回忆,作品中的“他”双手按着膝盖,面露痛苦的表情;而放在旁边的另一套作品就是模仿他膝盖韧带伤口的杯具。过去四度膝盖韧带受伤,他形容自己为“过气板仔”,但正因第一次受伤在家休养伤患时,关始学习Illustrator和Photoshop等影像处理较件,后来才会修读设计。他自言陶瓷作品的风格与发票作品乱画的感觉类近,他用手捏技法将陶泥慢慢拉高成杯的形状,过程中留下自己的手指纹之余,作品的手感亦相当粗糙。
《日别如雨》
日期:即日至3月4日(星期二至六开放)
地点: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5楼 Gallery Z & Unit Gallery (石硖尾白田街30号)
艺术家Profile
陈建业 (Scott Chan),毕业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曾修读美术并主修陶瓷。2011 年与友人成立“画画画室”, 2013年首次举办个人网上展览 “01012013-311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