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专业形象”该怎营造?别轻易道歉 穿搭、谈吐可这样改善

撰文: 大是文化
出版:更新:

编按:处身职场,就应以“专业”的一面示人,不过,日常该怎样做才算是专业呢?以下内容节录自《能见度工作术》一书,或许能给予你一点启示。

在外资企业工作,开会时总是不发表意见的人,久而久之,就不会收到开会通知。这可不是职场霸凌,而是在重要会议上如果闷不吭声,自然没有必要出席。最后,这些人就会像空气一样,被召集人一句“忘了通知”给轻轻带过。

相反的,懂得展现能见度的人,因为投入开会,总是能让召集人将他们列入出席名单。

老实说,我在纽约总部时,就有过这样的经验。照理来说,人力资源部就是内勤工作,但主管也常指派我参加业界交流或研讨会等活动。

对我来说,无论是内勤或外勤,都是工作。不过,心里还是纳闷,为什么总是找我,难道没有人了吗?

有一次我跟主管说:“某人也不错,换人去吧。”主管突然问:“是吗?对方是怎么样的人?”我忍不住回问:“怎么样的人,是什么意思?”主管并未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解释道:“我之所以老是派妳出去,是因为妳的个性始终如一。”

主管口中的始终如一并非讽刺我毫无长进,而是认可我的专业素养。换句话说,我在主管眼中就是安心的保证。因此,对于我推荐的人,主管在意的也是专业素养。

由此可见,能否出席会议,与当事人的能见度息息相关。

只有多露脸,才能为人生开启更多希望之窗。

相信以上的小故事,有助于各位意识到能见度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10个事业道理成熟后才懂!识人先要识字、面子“这时候”最值钱

+21

饰品小物的TPO法则

很多人都不知道服装的魔力。例如,大名鼎鼎的苹果(Apple)创办人史蒂芬.贾伯斯(Steven Paul Jobs)总是一身黑色高领衫配蓝色牛仔裤。其中的理由众所皆知,我就省略不提,反正贾伯斯的个人造型甚至成为科技界的制服,引领创投经营者争相仿效。

另外,Meta(脸书前身)的创办者马克.祖柏克(Mark Zuckerberg)也是其中之一,灰色T恤几乎成了他的标志。只不过也不便宜,大都是义大利奢侈名牌Brunello Cucinelli,可是他却利用减法,让人感受不到高级品牌的奢华。

虽然大川是从女性视角,教桧原如何透过加减法来提高能见度。不过,这套方法也适用于男性。以刚踏入社会的新鲜人来说,穿著Y字型长袖衬衫,不仅能展现诚挚的专业形象,有时卷起袖管,更能给人活力十足的印象。或是也可以搭配智慧型手表、质感较佳的皮带,让自己看起来更稳重。

这些都是加分的搭配方法。

另一方面,年纪较长的人如果不想给年轻人压力,不妨脱掉西装,只穿衬衫即可。像我的话,只要说到比较严肃的内容,绝对不会穿西装外套,而是简单套一件开襟衫,并且同时放慢自己的说话速度与声调。这就是我的减法攻略。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对方分心,我上班从不穿有图案或花色的衣服。开视讯会议时,我也会在墙上挂上黑白色系的画,以免背景模糊焦点。因为即便是视讯,我也希望对方全神贯注,而不是眼神到处飘。

相关文章:没做错就别说“对不起”!9种说话习惯会矮化自己、破坏专业形象

+24

最高阶的道歉方式

对于能见度而言,“道歉”是一种极具风险的言行。以简报为例,如果不小心多说了几句,结果客户一脸不悦的说:“好了,废话少说。直接说结论。”如果此时立即道歉,等于承认自己之前说的都是废话,这样反而降低自己的信赖度。

试想,一个没有足够能见度的人,谁还会愿意花时间听他说话?因此,在需要道歉的场合,我们应该小心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道歉。

以前面的例子来说,当客户抱怨简报太长时,不妨用正向的说法化解尴尬:“接下来是我要报告的重点。”或“谢谢您的耐心,接下来进入今天的主题。”这样一来,简报内容太长就不是拖拖拉拉,而是照著时程表进行。

运用得当,便能翻转逆势,赢得客户的赞赏。

事实上,“对不起”往往是为了减轻自己心理压力,而不是对方原谅与否。与其如此,倒不如尽快修正错误,重新传达正确的讯息。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明明有一场重要会议,却让客户久等,难道不用致歉吗?当然要,因为这是基本礼仪,但也无须90度鞠躬。只要一句“各位久等了”就够了。与其卑躬屈膝的道歉,倒不如飒爽明快的走进会议室,然后若无其事的说:“久等了,我们开始吧。”如此一来,不仅能成功转移焦点,让出席者消气,现场的气氛也会热络起来。

除此之外,若无其事的态度反而会让对方猜想,你之所以迟到,应该是被什么重要的事耽搁。这才是能见度的真髓。

相关文章:成功|自觉已很努力?6个处事态度 看出成功人士层次与你的差别

+21

菁英的表情禁忌

所有体育界的宠儿都跟明星似的,随时随地站在镁光灯下。我这几年观察下来,发现这些人相当清楚自己对于社会大众的影响力。因此,即便是私下的一举一动,也不忘为自己加分。

事实上,商业界也是同样的道理。凡是有能力担任高阶主管的人,必定得忍受外界虎视眈眈的目光。除了部属以外,还有经营团队、客户、投资家或终端消费者等,来自内外部的监视不亚于媒体的压力。由此可见,高阶主管也不是那么好当。

因此,一旦晋升菁英阶层,就不容许动不动摆脸色。如果主管一踏进办公室就像谁欠他几百万似的,要是部属人心惶惶,谁能好好工作。

身为部门主管必须随时绷紧神经,注意身分带来的影响。

即便是盯著手机也不行,因为这时我们的防备心最弱,通常也缺乏应有的警觉性。

因此,对于接受教练课程的高阶主管,我总是要求他们早上进入办公室,暂时放下手机。因为只要一有讯息,难免会忍不住立刻查看;即便不看手机,单单拿在手上,也给人忙得不可开交的印象。

但高阶主管最忌讳展现忙碌。如此一来,谁还敢来请示?

换句话说,即便心里再怎么不高兴或著急,主管的脸上或态度都必须云淡风轻,让外界看不出端倪。

当然,人难免会情绪波动。此时,不妨给自己找一个避难所。上个洗手间也好,去外面喝杯咖啡也罢,等到心情平复以后,再若无其事的回到办公室。或许有人会质疑:至于吗?答案很简单,因为这就是菁英与小职员的区别。凡是想出人头地的人,都应该避免在他人面前摆臭脸。

【延伸阅读,更多建立职场形象建议】

EQ评估|易被挞着怎做大事?有这12种性格特征 老细自然肯升你职

+22

“工作态度正常”的人买少见少!8大特征属基本 很多人却做不到

+12
《能见度工作术》(大是文化授权使用)

书名:《能见度工作术》
作者:大冢千鹤,25年人力资源资深顾问、职涯咨询师,曾任美国高盛证券
译者:黄雅慧

【本文获“大是文化”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