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错就别说“对不起”!9种说话习惯会矮化自己、破坏专业形象
我们都想要说话给人充满自信的感觉,先不说这样更容易说服别人,最起码看起来专业感十足。然而,有一些用语如果不注意,在你心中百分百肯定的事实,讲出口时只剩七成,等到对方耳朵,可信度已经所剩无几⋯ 以下我们列出9种常见的不专业说话习惯:
以下的说话习惯说是无伤大雅,但却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按图了解)
1.“我想”
业务:“上司,你还有事要交代吗?我要出去拜访客户了。”
上司:“我想应该没事吧。”
到底是“有事”,还是“没事”?如果确定没事,就直接回“没事,赶快出去吧”不就好了⋯⋯
2.“对不起,我无法道歉。”
业务:“对不起,来打扰您了,看您很忙。”
客户:“啊,你不是因为有事,专程跑一趟,干嘛道歉?”
除非符合“真心想和人道歉”或是“错误发生,责任在你”,否则不要随意说“对不起。”
3. 含有自我贬损意味的开场白
“我不想这么直接,可是⋯⋯”
如果讲出来的话,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那就不要说了。否则,对方也会有“那你干嘛说?”(矫情)的感觉。
相关文章:EQ评估|易被挞着怎做大事?有这12种性格特征 老细自然肯升你职
4. 含有自我贬损意味的结尾
医生:“你开刀时,要注意 1、2、3⋯点小细节,还有⋯。天阿!我竟然知道这么多。”
实习生心想:“希望她知道自己在干嘛⋯”
有些人习惯在话语结尾加一些赘词,像“我不知道拉”,即便说话者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不例外。但这只会让听众,误以为说话者“不相信自己讲的意见或知识。”
5. 含有自我贬损意味的附加问句
“这样分配工作蛮公平的,不是吗?”
这个答案我们不知道,是你要告诉我们公平不公平。如果确定公平,就不要加问句了。这样只会让我们误以为,你对每份工作份量的了解不足⋯⋯
6. 咒骂语言词汇
“X,你是 XX 吗?这里应该这样做吧?”
情绪激动时,很容易想到甚么就说甚么。尤其在香港,X 常常只是语助词。但先不说,脏话会让对方觉得没面子。对个人形象,专业形象也都是一大伤害。
相关文章:沟通技巧|总在当话题终结者?说话有这9个习惯 留不住别人耳朵
7. 虚字赘词
“嗯⋯嗯⋯我觉得应该要这样做。”
最常出现在简报者身上,一些像“嗯、噢、这个、那个、好吗⋯⋯”的赘词,只会让听众失去耐心。记得,说话停顿就停顿,这样的空白有助于吸引听众注意力。
8. 用“你”而不是“我”开头的句子
“你应该这样做!”
言下之意,是指我做错了,需要这样修正?用“你”开头,会让话语充满攻击性。如果换成“我”或“我们”,感觉会差很多,“我们”一起来比较下表看看?
9. 性别歧视语言
“Girl. 帮我倒杯咖啡好吗?”
Girl、Lady都是女生,但哪种更让人感觉有礼貌?其他还有像宝贝、小姑娘、亲爱的、蜜糖、辣妈、公子哥、大只的等...一系列你以为感到亲切,但实际上却暗示“不对等” 的用词。
【延伸阅读,更多打工仔与同事、上司相处建议】
行为乞人憎却竟没感羞耻 同事10大讨厌习惯不只放负、讲有味笑话
同事语文能力普通 却总爱突兀地讲英文?4个行为看出他只在扮劲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