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也要抽时间独处emo?Z世代麻烦比上一辈多最常焦虑“这些事”

撰文: 数位时代
出版:更新:

年轻世代(Z世代和千禧世代)中,十分之一的人会安排个人独自emo的“忧虑时间”,比例远高于年长世代。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十分之一的美国年轻人(Z世代和千禧世代)会在日常生活中安排特定的“忧虑时间”,以管理他们的焦虑感。

这项由Talker Research代表Avocado Green Mattress进行的调查,访问了2,000名美国人,结果发现, 年轻世代安排“忧虑时间”独立emo的比例明显高于年长世代(X世代和婴儿潮世代),后者仅占3%。

年轻世代表示,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忧虑时间,管理焦虑,并改善心理健康。此外,他们认为,设定固定的忧虑时间,有助于限制压力对生活的影响,并减少对无法控制事物的担忧。

相关文章:MBTI|你是“P”人吗?即睇“拖延症”Top 5 慢吞吞已成生活日常

+6

忧虑成常态!睡眠品质受影响

调查发现,4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处于“持续”忧虑的状态,年轻世代的比例更高达62%,而年长世代仅为38%。受访者平均每天忧虑两小时十八分钟。

在忧虑的时间点方面,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 独处时最容易感到忧虑,30%的人在睡前感到忧虑,17%的人在早晨醒来时感到忧虑,12%的人在准备睡觉时感到忧虑。

调查显示,受访者睡前最常忧虑的三大因素是财务(53%)、家庭(42%)和待办事项(42%)。此外,健康(37%)、睡眠品质(22%)和政治局势(19%)也是常见的忧虑来源。

受访者睡前在emo甚么?

财务 — 53%
我的家庭 — 42%
待办事项 — 42%
我的健康 — 37%
能否获得充足睡眠 — 22%
政治/当前政治局势 — 19%
工作 — 17%
我的宠物 — 13%
气候变迁(及气候变迁的影响)— 6%

由于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是父母,他们对孩子成长环境的忧虑尤为显著。77%的父母表示,他们对孩子成长的世界感到担忧,34%的父母特别指出气候变迁,认为气候变迁会限制孩子的选择。

Avocado Green Mattress的行销副总裁Brooke Witt表示,忧虑不仅影响心态,还会严重影响睡眠品质。当思绪被财务、家庭或待办事项占据时,人们更难入睡和保持睡眠,进而影响隔天的精神状态。

那么,为甚么Z世代更容易抑郁,又要如何克服emo感?

相关文章:年轻人生活很消极?或受8大习惯拖累 “自恃年轻”已是一大问题

+22

Z世代为何比其他世代更emo?

在现代互联网语境中,“emo”是英文单词“emotional”的缩写,用来形容抑郁、焦虑或烦躁等负面情绪。

Z世代和年轻人可能会说“我在emo”,表示自己处于低落、不开心或抑郁状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心灵鸡汤或表达情绪波动时,也会用“emo”来概括这种感受。

冷知识
Emo为“Emotional Hardcore”(情感硬核)的缩写,起源于1980年代中期的美国华盛顿特区,作为硬核庞克(hardcore punk)的一个子类别,它以强烈的情感表达为曲风特色。

总归而言,导致Z世代抑郁/emo的主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面向:

社群媒体与科技的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社群媒体 :据哈佛大学教育学院2022年底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使用超过三小时的青少年,抑郁和焦虑的风险是一般人的两倍。一项针对12岁到15岁青少年的研究则指出,社群媒体引发互联网霸凌、饮食失调、睡眠品质下降以及身体外观焦虑等问题。

孤独感加剧 :虽然科技提供了连结的便利,但过度依赖科技减少了面对面互动,导致孤独感蔓延。近三分之一的Z世代因科技感到孤单。

比较文化的压力 :社群媒体上“报喜不报忧”的氛围使人产生“相形失色”的心态,觉得自己不如他人,进一步加剧无能感和抑郁情绪。

经济压力与现实落差

高生活成本与低薪问题 :房价飙升、物价上涨及通膨压力让Z世代感到经济负担沉重,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也使他们感到挫败。

毕业后抑郁 :进入职场后,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带来生活限制,加剧心理压力。据医学杂志《成瘾行为报告》称,年轻人在完成大学课程后可能会出现抑郁症,通常是由于立即找工作的压力,或是对离开大学同学和生活感到悲伤。

相关文章:成功|要进步不是靠口号!克服7大“EQ杀手” 事业才能另闯高峰

+21

如何走出抑郁?

一言以蔽之,在资讯充沛的时代,Z世代相较其他世代看的更多、思考更多、压力更高,同时却赚的偏少,可能就是时常emo的主因。

改善Z世代抑郁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心理健康支持、社交互动促进、生活方式调整以及教育和家庭的早期介入。

例如,在心理健康支持上,政府或企业可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心理咨商服务,帮助Z世代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并及早筛查高风险个案。

这方面可以参考卫福部推出的“年轻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岁到45岁有心理咨商需求的青壮世代,每人3次免费心理咨商。

而若身边有时常emo的朋友,可鼓励参加社交活动,例如喝咖啡、散步或团队合作,促进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同时减少过度使用社群媒体(例如IG、Thread),避免因比较文化造成的心理压力。

延伸阅读:

Z世代认为“晚10分钟不算迟到”!X、Y、婴儿潮世代准时标准是什么?

Z世代3个人就有1个“钓鱼就职”!都跟人资说要报到了,到职日为何人间蒸发?

不怕AI抢工作!7大类职业成“铁饭碗”:工程、护理、资安⋯月薪上看10万元

【本文获“数位时代”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