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初代唐楼威灵顿街120号 逾130年历史 藏3大硕果仅存特色

撰文: 非凡出版
出版:更新:

记录香港古迹多年,笔者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何为香港的城市风貌?提起美国,我们都会想到纽约的摩天大楼、城市公园;提起土耳其,又会想到建筑奇迹之地伊斯坦布尔的教堂、清真寺……那么怎样的建筑才可代表香港的城市风貌?在笔者的心目中,大概就是屡见犹鲜的唐楼了。(本文内容节录自《寻踪觅迹:香港唐楼故事》。)

文:陈国豪(香港城市大学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学士,现职摄影师)

看似凡桃俗李,但香港唐楼实际上已历经了数代的演变,要探究其起源,必然是要寻根究底。想找出香港“第一幢”的唐楼似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在这座日异月殊的都市中,原来仍有硕果仅存的初代唐楼——威灵顿街120号,一座建于维多利亚时期的、全港唯一经过证实的第一代唐楼。

无后巷、无独立厕所 点图放大看看这硕果仅存的初代唐楼及更多笔者拍摄的香港特色旧建筑:

+18

唯一经证实的第一代唐楼

随着1841年香港开埠,当时的香港政府在四环之间建立了维多利亚城,引来大量的华人移居,令到唐楼这种外型独特的建筑在上环及太平山街兴起。早年的唐楼并不受建筑条例规管,普遍而言都是以地下做舖头、楼上做住宅为特色。

香港现存唯一经证实的第一代唐楼位于嘉咸街与威灵顿街120号交界,其前身为30年代开业的“永和号”杂货店。该座唐楼于1879-1880年左右建成,至今已经拥有逾130年历史,是香港现存最早的唐楼之一。

硕果仅存的建筑特色

香港第一代的唐楼总体而言有数个特点,其一是以青砖墙壁、木材楼板为主;二是普遍楼高两至三层,并多与其他建筑“背靠背”、“背靠侧”建成,没有留后巷;三是没有独立厕所。

威灵顿街120号正正符合这些特点,它的建筑主体以广东青砖承重墙及西江杉横梁承托,屋顶为金字双筒双瓦式,建筑内部还有木结构楼面、木楼梯及压花阶砖等设计,这些建筑特色在现在香港的历史建筑中绝对是硕果仅存。

【延伸阅读】植根城市绿洲的韧性 石梨坑村抗清拆:尽力打场必输的仗(点击放大浏览):

+8

笔者曾有幸参观过威灵顿街120号的内部,首代的唐楼由于仅设有细小的窗户,屋内不但极不透光,空气流通度亦相当低,停留一会就已经让人汗流浃背。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下,早年的唐楼不仅是多户家庭“上居下舖”,室内甚至还会饲养生畜,当时家中的气味可想而知……

永和号的故事

在永和号出现前,威灵顿街120号所在地段曾被多次转手。1878年,在经历“维多利亚城大火”后这个地段才重建成唐楼,并且租予“镇南”金银器经营。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无法得知“镇南”金银器的故事。时间到了1930年,威灵顿街120号又上演了另一个故事!

这一年,来自新会的关鏋钊和另外两人以合资的方式在威灵顿街120号创办杂货舖“永和号”。这间旧式杂货舖在全盛时期曾同时聘用了12名员工,有二、三千种货品出售。除了常见的油米盐外,用于止头痒的茶仔粉、“双喜”牌火柴等罕见的物品皆能在此找到,店内甚至还有出售罐装鲍鱼,当时吸引了不少官商艺人前来帮衬。

永和号的故事在威灵顿街120号延续了逾60年,可惜的是,1997年起店内就只余下关鏋钊夫妇经营,收入更是不断减少,只够缴交舖租以及糊口之用。2008年,业主将这幢楼卖给了市区重建局,年老的关鏋钊也选择了退休,永和号的故事就此落下了帷幕。

【延伸阅读】移民英国不惯生活压迫天气差 弃餐馆生意回流荔枝窝村盼复兴家乡(点击放大浏览):

+3

凭鼠疫旧照鉴定唐楼年份

与考古发掘的断代方式不同,要判断近代建筑物属于哪个年份绝非容易之事。虽然我们都知道威灵顿街120号曾经是永和号的所在地,并且至少已有九十多年历史,但面对精确的断代问题,古迹办以及民间学者起初仍是有不少争议。

对于威灵顿街120号的评级,古物咨询委员会最初是决定不予评级并且认为建筑是始建于19世纪30年代。这个说法当时引来民间团体以及学者的极大争议,不少人都尝试去推翻古迹办“孤证不立”的定论。

在民间保育建筑师徐圣杰的调查下,就发现这幢唐楼位处的地段在1849年代至1870年代曾多次易手,直到1878年中环大火后,此处才重建成一座唐楼,这座唐楼正是大家今时今日看到的威灵顿街120号。

而要判断这一点,除了“没有后巷”、“建筑物相互紧靠”两个香港开埠第一代唐楼的特色外,还有一样关键的线索,就是一张鼠疫新闻旧照!这幅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旧照曾被南华早报引用,照片拍摄的是卫生督导员在1894年香港爆发鼠疫时视察中环嘉咸街的情景,而在白衣卫生督导员聚集之处的左上方,正是挂有书写着“镇南”金银器店的英文牌匾,足以印证威灵顿街120号建成的年代早于1894年。

何去何从的威灵顿街120号

2017年,威灵顿街120号终获古迹办评为一级历史建筑。这幢唐楼是目前香港经考证后绝无仅有的初代“背靠侧”青砖唐楼,不仅在香港,就算放眼到中国华南地区甚至东南亚一带,也是绝无仅有的存在,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这座如斯珍贵的历史建筑却因为2019年一场“紧急结构巩固工程”而变得面目全非。在工程中,威灵顿街120号原来的金字瓦顶惨遭“灭顶”,内栊木梁、木地板被一一掏空、青砖墙亦被移除,到底完成修复后的建筑还能与从前有几分相似?全幢保留的建筑又将何去何从?一切只能拭目以待了!

《寻踪觅迹:香港唐楼故事》书本封面

书名:寻踪觅迹:香港唐楼故事

作者简介:陈国豪,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文化与文化产业管理学士,曾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作交换生以及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实习,现职摄影师。在2018年1月1日创立“寻踪觅迹Hong Kong Heritage”专页,以相片和影像记录不一样的香港。

【本文获“非凡出版”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