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扎行业让人避忌却重要非常 老师傅传统精湛手艺未来恐失传

撰文: 非凡出版
出版:更新:

香港有不少传统风俗,其中大众比较避忌,但无可避免会接触的,可算是纸扎品了。每逢清明节、重阳节、孟兰节的祭祀活动,我们会到纸扎店购买香烛、衣纸,以焚烧给先人使用,背后亦是象征着尊敬与孝道。除了以上活动,道教的殡葬仪式,除了金银衣纸,必须用到大型纸扎品,金桥银桥、佛船、妹娣等,也有不少人会订制先人生前常用的物品,让先人能在死后世界继续使用。这些纸扎品用心制作,背后需要师傅多年的工艺经验。时至今日,虽然纸扎店不至消失,但老一辈的师傅已寥寥可数。
(以下内容节录自《守艺工匠II──香港手艺匠人精神》)

天宝楼

夏中建师傅于一九八一年开业纸扎店天宝楼,历经数次搬舖,由油麻地起家,因加租迁至中环,再到西营盘现在的地点。邻近西营盘的天宝楼扎作,走上一段斜坡楼梯,就看到只有字框的低调招牌,在角落位置开店。店门口放着吸睛的大花灯,门内外都放着制作中的订单,有七位师傅在店内工作。

+2

寻师之路

夏中建师傅在舞狮家族出生,现年六十岁,做了纸扎四十多年。家族在舞狮比赛拿过很多届世界冠军,舞狮队遍布世界各地,门下有很多徒弟徒孙。夏师傅从小就学舞狮和打功夫,亦帮忙管理狮头:“新的狮头买回来放在纸箱保存,在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用。用久了的狮头用来‘采青’,更久的就在下雨天时拿出使用,而残旧的就用来练习,这样一个狮头可以用到十年以上。”

夏师傅从小修补狮头,以减少损耗,希望能使用得更久,同时渐渐对扎作产生兴趣,后来更决意拜师学习,于纸扎行业发展,夏师傅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在寻找师傅的过程中,很多手艺精湛的师傅拒绝了他。由于夏师傅的舞狮家族每年都会订制大量狮头,一只狮头价钱昂贵,每年要购入的狮头约三十至四十只,很多师傅都因为害怕若教授了他,会变相少了很多狮头生意。

后来找到被称“花灯大王”的梁有锦师傅(梁有锦师傅从金玉楼学师,金玉楼于六七十年代是世界闻名的纸扎店舖,其订单远至莫斯科和纽约等地。梁师傅后来创立“生和隆”,成为香港著名的“花灯大王”。)愿意收徒。夏师傅说:“梁师傅非常豁达,有些师傅认为教会徒弟后会少了生意,但梁师傅不讲钱,是讲究传承的人,很愿意教授后辈。因此当年我学师后,别人叫我扎花灯,都会推辞。”

学徒时光

夏师傅当年拜师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做学徒时日日夜夜操练、不断做。有一次接到香港旅游协会的订单,要一次做九条龙,夏师傅不停扎龙,很快就熟能生巧了。提到梁师傅的教授方法,夏师傅说:“他很传统的,只会教你如何去把一堆竹子扎甩或扎稳。师傅教的是一个方法,创意的部分就要你自己去处理。”

除了用竹扎外,有些大型作品需要用粗铁线,要工具或机器将铁线屈曲,甚至要用到烧焊,用螺丝锁着,不用竹扎与砂纸扎稳的情况也有,因为要做到能开合方便。师傅说做高层扎作更要考建筑师的认证,因此自己也掌握了很多复杂的技术,但他笑称那些技艺平常是“花拳绣腿”,能派上用场的时间少之又少。“扎狮头龙头是‘倒模式’工作,不需要太多创意,要由零开始才是最困难的。”

夏师傅会接订制生意,虽然很多纸扎是他从未做过,但他也会认真研究,尽力达到客人的要求。纸扎品也一直随着时代转变,例如纸扎的电话、流行小食、时尚衣饰。夏师傅没有徒弟,只有举办兴趣班授课,问及师傅是否因为没有人肯学,他坦言曾经有人拜师学了三个月就坚持不到放弃了。虽然如此,天宝楼的生意依然如昔,夏师傅以后亦会继续坚持这份手艺。

书名:守艺工匠II──香港手艺匠人精神
作者:Rain Haze

【本文获“非凡出版”授权转载。】